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細胞醫療商業跟「細胞」一樣有趣!──台寶生醫營運長楊鈞堯(陽明生科)專訪

台寶生醫成立於2014年,由醫師、科學家及技術創辦人家族創立,初始二個新藥產品分別技轉自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2019年完成組織重組與營運調整,2020年底買下高端疫苗在竹北生醫園區的工廠,並延攬現任營運長楊鈞堯主導營運團隊,定位「新藥開發」、「CDMO」雙核心營運模式,並利用基因修飾技術平台、多體學(multiomics)大數據分析、檢驗開發與自動化細胞量產平台等打造高階細胞醫療產品,治療非癌症領域疾病,近年也積極進行跨國合作,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BWH及美國TRACT公司進行各項合作。

楊鈞堯畢業於陽明大學生科系學士,在陽明期間大半都在圖書館唸各種期刊,熱愛生物學與科學。後來到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分子與細胞醫學博士,並在學校的技術轉移辦公室歷練,協助創投與加速器評估投資案,以下是楊學長第一人稱視角的專訪:

細胞醫療商業模式≒細胞特性

「細胞醫療」沒有商業模式,其實跟細胞的特性有很大的關係。

傳統上我們要做疾病治療,大家可能聽過阿斯匹靈,或後期有所謂的抗體藥這種生物製劑。這些藥物的概念都是希望讓藥,和藥要瞄準的目標有類似「鑰匙跟鎖」的關係,很精準的把目標瞄準,把疾病治好。

但這樣的模式到了後期遇到了瓶頸,因為某一些疾病成因很複雜。比如像阿茲海默症,同時有發炎、神經受損、蛋白質不正常堆積等狀況,那麼一個藥如果只瞄準一個目標,就沒辦法好好治療這些複雜的疾病。

於是科學家就想到一個方式,可以用細胞這種活的、多功能的方式,放到人身體裡面去做治療。而細胞是活的,必須在活的狀態打進身體裡面。不過細胞如果離開了本來的環境,很快就會開始死亡。所以整個細胞醫療產品的運輸、品質保障會比較困難,中間就會需要新的商業模式。

另外一塊很重要的是,人體都會有主動辨識「自我」跟「非我」的能力,會去攻擊被認為是非我的東西,所以才能去對抗病菌、病毒。像很多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會產生有排斥的狀況,也是因為免疫系統會去排斥外來的器官。

因為有這樣的狀況,細胞醫療必須要做客製化的產品,這樣的過程就會造成開發產品的時候,或對過去商業模式是很大的一個挑戰。以量制價這件事情,在細胞醫療就不存在了。活的產品運輸困難的時候,很難有所謂的集中式生產,而是要做去中心化的生產。

台灣人的靈活度跟創意,習慣在有限資源底下去找到運作方式。台寶目前的方式就是想要把生產逐漸導向去中心化,真的到醫學中心旁邊,比如美國有很大的醫學中心、連鎖醫院等,在那邊設一個比較小的點,就服務那邊的區域。

但生產去中心化的困難,就在如何保持不同產地品質的一致性。品質的一致性在醫療產業是特別重要的,因為醫療產業還有法規單位的監管,不是生產出來就可以開始賣。如果要做到一致性的生產,大家會想到產線的自動化很重要,我把人為操作的疏失、變因降到最小,在生產自動化這方面,是台寶這幾年做了非常多努力,想要努力前進的部分。

保持水準的秘密

台寶採取的生產模式叫做多站式生產,我們把細胞生產6、70個步驟,歸類為四個或五個大的方向,比如細胞的採集、細胞的擴增、細胞的修飾、細胞的清洗跟最後的調整等等。我們現在就是去找到合適的機器,每一個大步驟用一台機器來生產,完成之後再移到下一個機器做擴增。這些機器原本可能不是為了細胞設計的,我們就必須要發揮一點創意,想想看這樣的儀器,怎麼用到細胞醫療產業,不同儀器怎麼樣做串接。

業界大概30%的不良率,我們把不良率降到20%左右,這就是競爭力。因為細胞醫療產品很貴,一個藥可能幾十幾百萬,良率提升10%,對我的競爭力來說就增加非常多。

新藥公司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在科學跟技術方面。台寶這兩年跟哈佛大學有針對自體免疫細胞醫療有開發新的技術,我們跟加州大學的戴維斯分校也有一個合作案想要做次世代幹細胞的醫療。這些跟國外的合作,都是希望把台寶的科學底子給打好,透過我們有一套非常特殊的產品開發機制,可以把產品比較順利的帶到我們的市場上。

和國外這些學者合作,是希望能夠了解細胞的功能,以及找到一個方式去增強這些細胞的功能。近20年之間,細胞工程的技術非常的純熟,所以人類現在已經可以很有效率的去把細胞裡面某個基因關掉、打開來,或者是放新的基因進去。一旦我跟這些國外學校合作,了解了細胞功能,但凡我們想要增強哪些功能或關掉哪些功能的時候,都是做的到的。

當我把基因功能打開或關掉的時候,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其實是不太清楚的。常常會見樹不見林,也有可能會瞎子摸象,甚至猜錯。所以台寶算是台灣甚至全球,引入大數據分析或是多體學研究的公司。

在未來做細胞生產的時候,知道很複雜的細胞到底有哪些功能被改變,這些功能是不是我需要的,能不能達到我要的效果,這其實是台寶技術最重要的一塊。

把這一塊跟剛剛去中心化的生產做連結,當我做的是這麼複雜的產品,法規單位會問「你怎麼知道這麼複雜的產品,可能有上百個細胞,真的在美國跟在台灣品質是一樣?」這時候就是把多體學大數據拿出來說,我很清楚知道做的基因修飾造成了什麼改變,同時也有相對應的檢驗方法。

我們新藥發展的非常快速之外,台寶有一個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生意。老實說,為什麼我認為做細胞藥是CDMO是最好的領域?──因為真的要比規模、比量產,我們是輸人的,但是細胞醫療剛剛提到有很多是客製化的產品。瞄準的市場沒有那麼大,可是偏偏是一個高單價,非常高毛利的市場,在這種市場裡面,技術就是一切。

從細胞重新構築高齡時代

一開始大家想做細胞醫療的時候,其實就是針對老年化社會在設計,在思考產品的。後來因為發展因緣際會種種巧合,變成多半針對癌症特別是小兒白血病的治療產品,這中間比較關鍵還是,一旦這些產品上市了,而且他們在2022年已經創造超過26億美元的營業額,毛利又非常高,大家就爭相投入去追逐癌症治療的領域,好像都忘記了老年才是細胞醫療的起點。

癌症的病人到後面很嚴重了,所以很多在藥物使用上的不便利,在癌症上是反應不出來的。但假設今天是一個老年慢性病,比如說糖尿病造成的傷口不癒合,導致要截肢等等,要他回到醫院去承受很多的副作用,甚至要關在醫院沒辦法出來,這樣其實算是失去了醫療本身的意義。

在這樣的使命下,你就要做一個使用上更方便、更安全、副作用更少的細胞醫療,這是台寶現在想要做的事情。我們希望透過細胞治療,可以更快更方便,一次性的治療,可以維持五年、七年,而不是像現在的藥要一直不斷的服用。這對老年化的社會、對這些病人生活品質的幫助,我們相信就會非常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