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心靈充電站
許辰如(健康心理中心實習心理師):撕下成就標籤,給自己一個「填空」的理由

在追求無縫接軌的各個人生階段裡,你是否曾想過,給自己一個「填空」的理由?

自我價值(self-worth)是一個人對於自身的主觀評價,通常來自於重要他人的肯定,進而能夠肯定自己。但是,為什麼我們在已經得到許多肯定的情況下,依舊疲於追求更多更好的「成就標籤」?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背負著「成就標籤」前行,深怕一個喘息,便趕不上身旁的人,於是,希望自己好還要更好,甚至無心享受達成目標的成果,隨即而來的,更多是恐懼,恐懼一個不小心跌下由成就築起的高台,擔憂自己若不繼續努力,便追不上同儕的車尾燈,越是著急,越是停不下來,即使累,也不敢喊停,回過頭卻發現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拚命。

當「成就標籤」成為可量化的數據、與他人比較的籌碼,要說放棄,談何容易?此刻,心中可能會想著:「如果可以,全拿不是更好嗎?假如放棄,那麼過去大把時間所積累的好與壞,最後會不會成為一場空?」面對無數個決定,都不僅是表象的選項而已,更多的是不捨得放棄旁人眼裡的好選擇,不捨得自己已經花費的大把時間與心力,以及過往從中獲得的成就感,要談割捨,便更加困難。很多時候,比起安靜下來、直面思考自身的焦慮,人們更傾向選擇一路往前,至少能夠給予自己安慰,透過把時間塞滿、行程滿檔的生活,試圖增加掌控感。但,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嗎?

當我們幾乎把「成就標籤」與「自我價值」劃上等號時,「自我懷疑」便像是一道有著細小裂縫的牆,面對這道牆,既仰賴又不安。仰賴著因自我懷疑而持續精進的動力,同時也因失去掌控感而無法安於當下的狀態,形成矛盾的心理歷程,而驅使自己藉由過度努力證明具備的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出現憂鬱、焦慮的情緒狀態。若是覺察到自己處在掉進與他人比較的黑洞邊緣,我們可以練習允許給自己一段喘息的時間,經驗自我懷疑的出現與消退,辨識自己面對期待落差可能出現的情緒,練習接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讓情緒有機會流動,接著重新建立合理的期待,核對目前已達成的具體客觀目標,並心疼自己的不容易,藉以增加自我價值的穩定度。

在無縫接軌的成就目標追求中,練習給自己一個填空的理由、一個耍廢的允許,或許更有餘裕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擴展對於生活的想像,而不只是在焦慮的深淵裡,緊抓成就標籤當作生活的浮木。你可以更允許自己,允許自己奮力向前,也允許自己原地休息;允許自己追求成就標籤,也允許自己喊累。在來來回回、反反覆覆,無法完全避免與人比較的起伏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學習欣賞、放大自身的亮點,並感到安心、自在。 生活片刻的喘息,是必要且重要的。練習每天至少五分鐘,一段安靜的時間,或許是睡前,或許是剛醒來,減少雜訊的干擾,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覺察近期的情緒狀態,留意不同狀態的轉換,以及這些狀態對自己的影響。若成就標籤仍是現階段的追求,不妨練習對生活有感,練習面對真實的生活,對生活經歷有所感覺,進而發現與整合到日常中,增加自我價值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