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一場科學與命理的碰撞──陽明交大統計所教授林聖軒專訪

人們生活遇事求神問卜,其方法眾多,紫微斗數、風水堪輿、姓名筆劃生肖,甚至還有西洋學說星座運勢、塔羅牌占卜等,這些命理學說往往會被貼上迷信、偽科學的標籤。不過陽明交通大學統計所林聖軒教授卻是以此為研究主軸,用現代統計學分析命理究竟和人的一生之間有怎樣的關聯,難道出生時間真會影響未來發展?

林聖軒教授從小家中環境影響,對術數之說可謂耳濡目染,還自發性的學習,哪怕是明明讀的是醫學系,到了美國攻讀哈佛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生物統計研究所時,超熱衷此道的他還創立「紫微斗數研究社」,與朋友們討論箇中奧秘。

對林聖軒來說命理乘載著許多文化軌跡,歷史、宗教都包括在內,結合自身的專業背景,他侃侃而談「現代醫學起初也屬於經驗法則,不斷累積知識研究,並找出和歸納理論而來。」那又為什麼累積千年以來的經驗傳承,如今演化成神秘莫測的樣子,跟實證科學彷彿背道而馳?好像冥冥之中有所牽引,發覺自已比起當醫生更愛做研究的林聖軒,走上大學教授之路後正式結合興趣與專業,企圖用研究揭開其面紗,並鎖定需要出生詳細資訊的「紫微斗數」,以統計學者的身分客觀分析這個中華傳統術數「準還是不準」。

2022年林聖軒教授接受公共電視節目「代誌偌大條!」談統計學看算命當中的趣味與觀察。

算命是一種統計學?

他笑語「如果這當中真的有所相關,那簡直是一大發現!」由於術數與文化緊密相連,信或不信終究有「代價」,梳理這層脈絡將是場龐大耗時的計畫。

科學研究強調的是要用實證說話,林聖軒瀏覽中研院每年的「社會變遷調查問卷」,上面記載著受試者出生年月日,甚至還有時間,性別、婚姻狀況等,這下一來即可推算出該名人士的「生辰八字」。林聖軒再找來命理師根據資料鐵口直斷這名受試者「有沒有結過婚」,並將此結果和資料結婚欄位的紀錄相互對照,馬上能見真章。

經過這次實驗,但林聖軒意識到幾個難題,包含樣本數並不夠。原來中研院這份問卷題目因考量到學者專家們引用次數,並非每年都持續詢問受試者「出生時間」,讓其樣本數有所限制。

在人力方面,光是談完研究方法之後,願意參與的命理師為數甚少,而且流派、甚至專長領域也不一樣,更增添研究的各項變因。林聖軒表示「有時候我們看不清楚事物,可能是因為鏡頭的解析度不足的關係。」於是他深入要求命理師們提出作出判斷的依據,像「紅鸞星動」、「桃花運勢旺」、某某星的宮位如何等,讓他探詢至細節,找出是否有法則、規律出現,配合資訊程式去建構統計模型。林聖軒坦言研究在這階段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期待有所新意的實證結果。

不過「替未知定義」猶如拓荒一般,無不考驗著心志和耐力,甚至現代統計學從十九世紀末葉二十世紀初期才真正開始,不過發展百餘年,因此這個題目空白的地方非常多。林聖軒引用起《伊索寓言》裡鳥獸和蝙蝠的故事,蝙蝠一會兒說自己是鳥類,一會兒又說自己是獸類那樣游移不定,來比喻自己在命理、學術圈拉扯的兩難。有些命理師覺得他簡直來踢館,另一方面科學界看到這個研究主題,總認為是怪力亂神的事。

林聖軒給自己的期許,是向科學家們用學術語言介紹命理的邏輯思維,同時跟命理界溝通,科學研究對於這塊的傳承發揚有其重要性。

林聖軒積極參與許多術數分享與學術研討會,在科學實證和傳統命理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領域之間搭載一座橋梁。
(圖/林聖軒提供)

越深入挖掘命理術數,讓本身作為愛好者的林聖軒有種神秘感慢慢褪去的感受,被問及「做研究之後更加喜歡或不喜歡命理的哪些部分」時,他坦承不諱「原本純粹認為有趣的部分淡了下來」。他甚至透露自己的孩子名字更不是經由算命得出。「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林聖軒帶著禪意的藉古典吐露心聲。再怎麼長的物品也有其侷限,卜卦也有它算不到的事情,任何事物都有其不足,作為一名科學研究者,林聖軒顯得感性許多。

知道命理的影響作用可能可以到哪裡、不會涉及哪裡之後,或許感受到的是這份不被無形所拘束的自由。林聖軒說他的研究如果能找出各式命理學卜算某些領域能力更為拔尖,這也是令人振奮的一件事情,正如他曾演講過的題目「眾星的黃昏」談的不是天上星宿經過科學考驗後是否因此跌落神壇,而是替過去積累的先人的觀察用現代的邏輯歸納,淬鍊當中原本曖昧不明的智慧,且黃昏過後,接下來是最耀眼的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