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交大回憶殺!轟動全台的「電腦擇友」

民國71年,這個科技、通訊都相當不發達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相互認識的管道有限,多半透過書信往來,而交通大學又坐落於新竹,學生們自嘲不僅「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是個「可以專心讀書的地方」,更是一所男女比例極度懸殊的學校。

為拓展人際關係,能和其他大學生一樣享受青春,這一年擔任學生活動中心(類似現在的學生會)總幹事的林嘉生學長,帶領著他的團隊夥伴和控制系73級班上同學,籌劃辦理電腦擇友活動。這是交大學生第二次辦理電腦擇友活動,第一次是民國69年時由計算機研究所學生主辦,有將近3000人共襄盛舉,可見這類活動一時刮起交友新旋風。

所謂的電腦擇友,參加的方法十分簡單易懂,只要來信向主辦單位索取資料,再用2B鉛筆在電腦卡上逐題作答,其問題包括個人的年齡、身高資訊、對於對方的期望,以及自己待人處事方面的價值觀等。根據自己的選答結果,將相對應的格子塗黑,再把這些電腦卡寄回給活動中心籌辦小組,透過設定的程式運算,歷經三階段層層資料相互比對分析之後,替參加者們找出最理想、適合的新朋友,互相的聯繫方式則用郵件通知。

71年電腦擇友活動流程以及問卷問題的手寫草稿。(圖/林嘉生)

當年計算機中心擁有那時最強算力的CDC CYBER 170/720大型電腦,處理起龐大資料如虎添翼,而交大計算機中心24小時對學生開放,也成為交大得以成功主辦電腦擇友的關鍵因素之一。林嘉生學長便向郭南宏校長提案,暢談交大學生在電腦資訊科技領域的長才,能透過活動方式更讓全台大學生們看見,郭南宏校長向來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計算機中心主任亦同意開設三個專用USER供活動計算機作業使用,獲得支持的電腦擇友活動便如火如荼地進入籌備階段。

電腦擇友訂於十月展開報名,因此總幹事林嘉生、副總幹事李耿民、掌管財務的潘彼得、負責寫程式的游俊樺等活動中心幹部群,從他們大二升大三暑假起,早早投入事前作業,採用組合語言設計程式,光是從摸索到完成即花掉半個暑假的時間。除此之外,還不斷借用計算機中心的機台進行測試,甚至透過夏令營活動來進行小型的壓力檢測,確保實戰順利。

過程中的小彩蛋莫過於游俊樺學長透露當時答案卡上端設計成不能畫記,以字級超大的卷頭語顯示背後的原因,原來是因為讀卡的機台十分老舊,在該區段會產生大幅錯誤必須避開。

電腦卡上方特意放大的卷頭語,其實是為了避開讀卡機器常出現錯誤區段。透過本次採訪才得以使這個秘辛被揭開!
(圖/林嘉生)

技術類型的問題對幹部們來說還算相對容易解決,「真正困難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來參加!」游俊樺認為即便他們在程式方面有信心,但因當時電腦再怎麼厲害也不似現代那麼直覺操作,速度更無法同日而語,以及後續看顧機器跑分析、出報表的人力安排仍充滿挑戰。「基本上是個勞力密集的工作!」副總幹事李耿民不禁笑語,這番話體現出電腦科技發展史上一段過渡期的真實應用場景。

出於非營利,以及良善的交友想法,活動中心幹部群十分堅持參與者必須擁有學生身分,交件時得付上學生證影本為證,而核心幹部群不得自己投入擇友行列,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一切準備就緒後,總幹事林嘉生表示當年為了宣傳,全台跑透透,親自到各大校園張貼海報,接受報社記者採訪,活動熱度立刻達到顛峰,媒體力量之大讓活動中心幹部們始料未及。原本向郵局租的郵政信箱完全不夠放,通通被郵局人員另外找個大紙箱裝起來,每回小組幹部扛著大箱子回宿舍編碼整理,都好不神氣。

根據統計,近9000人參與了這次「電腦擇友」,於是博愛校區的六舍,這些同學們的房間櫃子堆放如山高的信件,拆開的信封套淹沒了寢室的地板,幾乎沒有一寸行走之處。

處理成千上萬的參加資料,幹部們的宿舍已被拆封的信封套堆滿,淹沒整個地板。(圖/游俊樺)

除了正規的四張電腦卡和手寫表單外,活動中心小組們想起收過五花八門的「烏龍信」時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當年有人忽略電腦畫卡,單純寄一批照片來交朋友;也有人把四張電腦卡分別裝在不同信封分次郵寄,讓幹部群展開大海撈針般地蒐集遊戲……等等趣事,對身處在資料海中浮沉的他們而言,著實添了不少趣味。

其中工作最辛苦的是碰上期中考來臨,正值大三的他們紛紛投入考試,考後即便立刻復工,依然來不及於公告時程內完成。此時宿舍歷經一番鄰居大動員,最後形成控制、電工、電信這三個系所同學互相支援,輪值夜班到計算機中心讀卡分析的特殊一刻,共同趕在聖誕節前分發配對結果,整個電腦擇友活動才正式大功告成。

電腦擇友如同那個年代的Facebook,突破封閉的交友圈,「就是一個可以互相開啟話題的鑰匙!」關係能否走得長久,還是要看實際相處。林嘉生學長爆料班上有位同學將自己配對好的女生資料轉讓給其他人認識,結果那個女生跑到交大宿舍指名找他出來,劈頭對他就是一陣責罵:「怎麼可以這樣?」強烈表達對於此事的不滿,被轉讓的同學也從此無緣該位女生了。不過,大多數參加者皆有透過電腦擇友觸及更多人際,認識到具備共同興趣的同伴,更不乏走進婚姻的愛侶。

當年的活動中心幹部群具備個資保護概念,活動後將文件確實銷毀,但因為份數過多,連燒都燒上好一陣子。
(圖/游俊樺)

活動中心幹部們同樣在籌辦一系列活動中,日夜密集相處之後成為終生相知相挺的摯友,40年過去感情依舊。憶起曾經如此瘋狂的大學生活,林嘉生、李耿民、游俊樺學長笑說每個世代有每個世代的生活樣態,最重要的都是在過程中拓展自己的人脈,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有勇有謀」的踏出舒適圈,嘗試不曾做過的事情,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善用規劃適應變化,最後去創造變化。

青春不留白,71年由他們這屆學校活動中心主辦的電腦擇友寫下校史一頁,都能讓人感受到交大校園的自由風氣,在這裡讀書的年輕人們願為創意點子付出,彼此相互協力,無意間卻也毫不意外的能夠成就許多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