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翻轉能坐就不站的「輪椅文化」 長訓取代長照──不倒翁學校創辦人郭健中(陽明醫)專訪

郭健中原為急診室醫生,人生步入中年突然頓悟,辭掉工作去考導遊及國際領隊,後來又朝健身教練發展,並創辦不倒翁學校。他跨足銀髮運動,幫助96歲的岳父二度從輪椅上站起來行走,於是更積極推動以健走杖打敗肌少症。由於是醫生背景,加上很能理解長輩心聲,旅行社常安排郭健中服務銀髮團,專帶外國觀光客體驗台灣各地風土名勝,還參與「不老水手」團隊,自製竹筏從花蓮出海,橫渡太平洋到150公里外的日本與那國島。

郭健中醫師主張健身旅遊與親子共學,他認為肌力訓練永遠不嫌老,透過帶長者出去玩,讓許多長者覺得人生還是充滿希望,也更容易把戶外旅遊當成復健、鍛鍊體能的誘因,讓銀髮健身旅遊,激發銀髮族獨立生活的求生慾望。在親子共學部分,他強調家人也要跟著陪伴學習,而非只是把父母丟給教練或其他照護者,透過更多的陪伴,以及引導長者學習保持或恢復獨立行走能力的訓練方法,用訓練取代照顧,用常訓取代長照,讓長照可以變成短照!

主持人:急診室醫師當了二十幾年,怎麼想要改變?

郭健中:急診醫師上班認真工作認真救人,在第一時間非常的高壓,病人在哪裡,他就在哪裡。通常急診醫師接到病人都已經半條命了,如果我們能夠再往前一點,或許會更好,不要等到急診再來救,而是能夠做更多的預防。因為我在急診看到太多跌倒的老人家了。另外當急診醫師救了那麼多人的命,有一天早上醒來突然就頓悟,該是救救自己的命了!

後來當導遊的時候,遇到一群很特別的人,叫做「不老水手」,這些老人家要划獨木舟要到外海,當時我很擔心,我們就在救護船上待命,我還針對不老水手做了歷年來的統計,發現真的很安全,我還特別發表了一篇論文去探討這件事。當時就想著有一天像他們這個年紀,我還能做這個事情的話那真的太棒了,這個社會就不會死氣沉沉的,不用等著進長照進安養院,還能夠自己獨立出來,我就覺得這個事情台灣應該要改變!

主持人:關於訓練肌力,你跟你岳父是如何做到「親子共學」?

郭健中:最初上網買了七副健走杖,但實際上發現很多人買了卻不敢用。台灣「輪椅文化」尤其嚴重!在醫院,看到走不穩的,甚至是孕婦,看她慢慢走志工就推輪椅過來了,就算長照中心有在帶運動,但是對於虛弱的長輩就不敢讓他站起來運動,都是坐著運動,這件事情讓我很有感觸。另外,路上長輩很多都拿雨傘取代,但用雨傘會側彎,應該要正確的使用輔具才對。

主持人:不倒翁學校教長輩在椅子上就可以用健走杖做運動,就可以讓他站起來,這是有方法的嗎?

郭健中:講運動很簡單,運動的方法大家都會,但是他不願意運動,他害怕運動,所以怎麼樣從零到一,這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不倒翁學校最厲害的地方。

我們不倒翁運動分13個階段,每個階段4個代表動作,所以共52個動作。第一個階段是關於「座椅」的運動,不要想說還在坐輪椅的人馬上就站起來,他會嚇到,第一階段主要是關係建立。第二階段就是教他如何起立坐下的技巧,這很簡單,事實上很多坐輪椅的人是有能力站起來的,只是他害怕。

主持人:「未病預防」的事情我們其實很少做,這個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吧?

郭健中:家屬要有這樣的觀念:早點出手!我們提倡「親子共學」,你一定要自己先學,像我們這個年紀五十出頭,差不多也該要健身注意自己的身體了,你的父母就是你的未來榜樣,怎麼照顧他,現在開始改變開始學習方法,就是未來自己的狀況。

其實很多專業人員來學過之後,他回去教別人都教得很好,教自己父母就教不動,所以就要用團體動力,看到別的家庭,就會更有團體同儕觀摩激勵的動力。我們是幾個治療師跟旅行社合作,陪著長輩們出去,不是只有長輩,還有親子一起出去,這過程是一種團體治療、心理治療的感覺,我有問過老年精神科的醫生,跟他講親子共學的架構,他說這樣很好,團體治療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模式。

讓我們不敢去從事這些事情的,並不是這些疾病,而是這些疾病所帶來消失的勇氣,勇氣是需要培養的,怎麼樣去培養?需要家人的陪伴,有我們專業的教練治療師幫助長輩一起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