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創業家是如何煉成的?求變與跳脫舒適圈──台杉投資科技基金合夥人吳錦城(電信61)專訪

台杉投資科技基金合夥人吳錦城,是全球知名網通產業的創業家,曾有四次從無到有的成功創業經驗,創造1800億元市值的財富。對於自己不斷創業,吳錦城覺得,一方面是他創業不只為了錢,若為了錢,他很早就賺到了,能夠驅動自己不斷創業的,是因為每次都有一些夢想要完成。其次,大部分人熟悉的領域都很有限,因此當然無法一直找到新機會,而他自己喜歡接觸新事物及新挑戰,從系統、儲存、雲端、電信等都做過,因此常常覺得這個也有趣、那個也有趣,因此比較容易轉到別的領域,開拓更多新的創業商機。

吳錦城也提供自己多次創業後累積的經驗。他認為,很多人因為市場很熱所以去創業,但一定要思考自己有沒有能力投入做改變。其次是當市場改變時,通常會產生破壞性的力量,這時要思考技術改變時有什麼配套可以選擇。最後則是對於改變的評估,當市場及技術變成另一個方案時,玩家也不同了,這時你又如何因應。吳錦城認為,能夠跳出舒適圈,不斷學習新鮮事,並且把新東西應用出來,這是對創業家最大的考驗,他並以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為例,就是這種不斷學習與接受挑戰的人,才能創造那麼大的成就。

主持人:過去四次創業你怎麼選擇題目?中間經歷那些挑戰?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吳錦城:我覺得創業的旅程是一個走不完的路,每一次創業都有不同的情況,所以這是學習不完的過程。創業過程裡面有一些是重複的經驗,有一些是不可預期的情況。重複的經驗方面基本上就是要把「技術」跟「市場」做結合,這兩個因素如果能配合的好,剩下的就只是執行。

第二點就是時代、技術的改變,我覺得創造者最重要的特質,是要一直跟著時代在變,「變」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創業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是預先設想的到的,或是需要改變過去解決的方法,這部分你如何調整?

吳錦城:我們沒有任何能力能夠預知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使得在評估解決這問題的時候,要加入新的考量,加入一些試圖性的改變。這對創業的人很難,因為創業的人很常有一些堅持,這些堅持如果是好的話,就造成成功,如果是不好的堅持,就造成盲點。開公司之後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在堅持與盲點之間做抉擇,這種判斷的對與否,很多時候要看自己有沒有對於問題重新思考的能力,因為判斷的結果不一樣,很多時候是跟你剛開始的角色跟角度不一樣有關。如果已經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東西,就表示以前的思維有缺口。

主持人:過去你都在美國,這幾年比較有跟台灣的創業家接觸,可以談談台灣創業家的優點或是缺點?

吳錦城:台灣的創業情況較受侷限的部分,是國際的視野比較欠缺,所以很多時候會以台灣的市場為主,最後衝擊跟衝擊的程度會變得有限。至於台灣的優點在哪裡?靈活性很高、機動性很高、衝勁很好,這些都是很正面的事情。

主持人:四次創業,你選的題目都是不一樣的,每一次題目的選擇一定都有當下的原因,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怎麼樣去培養自己的眼光?

吳錦城:我覺得有一個重點,你要做的東西,一定是有經驗跟能力去做得好的。所以選題目的時候,不是選哪個市場很熱,而是哪個市場很熱,而你有能力去改變它。

第二個是市場的改變要跟技術的改變做配套,如果市場改變,沒有技術改變的時候,這個市場講的就是技術的先機,如果市場改變還有技術改變來做配套的時候,這就是一種破壞性的市場改變。兩個都可以做,但是比較好的做法,是在市場先改變,然後有技術上突破性的變革。

第三個很多時候就是改變的評估,市場改變的時候,就會造成原來的解決方案變成另外一個方案,變成另外一個方案的時候,能夠主導的就變得不一樣,所以在重新洗牌的時候,就是能夠切入的時候。很多時候需要反向思維的能力,看到的東西不要只看表面,而是看它所帶來的影響,看能不能比別人更快想到找到切入點。

我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就是台灣在做白牌的部分做得很好,台灣的產業界都知道。但是他們也知道,為了要使毛利增高的話,不能一直做代工,那不做代工的話,唯一能做的就是系統或是次系統整合的部分,軟硬體整合起來等等。這些事情每天媒體都在報導,但是問題就在於如果你了解到掌控這些技術,跟其他有能力執行這些條件的人結合,可以使得這個技術能夠變成一個公司的型態,而這公司的型態的成立,能讓這個技術重新被包裝而改變的話,你就變成這個產業生態改變的推手。

主持人:想請教你怎麼磨練自己,或是有怎麼樣的秘訣或心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吳錦城:有一個心態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如果我們留在我們懂的地方,就可以繼續學習繼續加強,可是最難的部分,就是有這個勇氣跳脫領域,去學習一些對你來講是很新的東西。在學習的過程裡面,把你學的東西用到新的東西裡面,使得新的東西又比別人有更新的見解。那是一種不斷挑戰自己不斷創新自己的做法。

另外一個我總是覺得就是「要學習的對象」,!台灣是比較多硬的生態,要走到硬軟的生態是下一步,但硬軟是永遠的目標嗎?也不見得,往後走的話是一種純軟性的價值,是純服務,是一種商業模式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