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建立可以複製的典範」 引領陽明交大航向新紀元──陽明交大首任校長林奇宏校長專訪

始於張俊彥前校長的與陽明大學合校案歷經20年的時間,總算開花結果。自2021年2月1日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掛牌成立,而首任校長經過遴選委員會投票,確定由畢業自陽明的林奇宏校長出任。這個萬眾矚目的位置,承擔兩校校友、教職員生的期待,林奇宏校長該如何引領「陽明交大」航向「偉大大學」?林奇宏校長認為兩強合校史上絕無僅有,「建立可以複製的典範」為治校目標,集結各院系所的共識,共同打造這所新學校的樣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正式揭牌,林奇宏校長團隊要帶領學校走出一條典範之路。

林奇宏校長兩年前開始與交大有密切的互動,並於2020年接下交大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以及台聯大系統副校長等職,因陽明校友的身分,林校長表示「交大是所包容力很大的學校。」只要曾在交大就讀或工作,皆會被視為「交大人」的傳統,令他感到非常窩心,對交大的凝聚力印象深刻,林校長表示會以深厚的認同、融入感作為治校起點,不與過去切割,善用各自母校認同記憶讓彼此關係穩固,以此基礎加深雙方認識。

面對迫切性的新校徽、校歌、畢業證書等大革新,林奇宏校長以「國際駕照」舉例,採取「陽明交大」字樣的正式文件為主,保留原始各校的樣式為輔的方式進行,使用舊校之文件需搭配核可的「陽明交大」版本才具備法定效力。在校徽、校歌確立前會以新舊並陳方式呈現。「建立認同是最重要的事情。」林校長如此說道,校牌更換前引來校友大排長龍拍照的景象仍歷歷在目,以過往的榮光為連結,在穩定中建構新校的風景,於是林奇宏校長表示上任第一件事乃啟動「一樹百穫計畫」,新校務團隊廣納多元聲音,從大量的建言把需求收斂、集中,爾後推行「十年願景三年策略」,細緻化每個階段的腳步,以期達成1+1=11的目標。

交大校牌拆除前吸引大批校友排隊留念(楊上賢學長/提供)

突破心理之外,空間整合的需求更迫在眉睫,林奇宏校長提出近似於Long Stay的概念,將課程的場域跳脫既定固有教室的想像,可拉到不同校區進行為期或許兩週的教學,不僅增進跨領域的交流,對於學分數的安排彈性更擴展,組合出符合更多教育現況的學習環境。

無論陽明與交大用何種形式密切融合一體,總目標皆是「比現在更好!」,林校長認真說起自己要做的事莫過於「建立可以複製的典範」,畢竟兩強的大學結合前所未見,必須承襲過往的經驗,搭建一座舞台給師生們,在尊重學術自由下,給予最大的發揮空間。林奇宏校長以擔任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的經驗為例,他觀察到發展BioICT或MedTech產業方面,科技做為產業的應用端,各項推陳出新的新事物卻往往在法規關卡中受到限制,他引用施振榮學長的話:「依法想辦法。」認為在既定框架之中卻又不被綁架是門學問,BioICT之於未來的展望,陽明交大已然吹起出航的號角,那麼受到矚目的科技、醫學系所外的人文類科系在兩強結合當中又將何去何從?林校長眼神一凜,醫療科技的成果終歸回到人的身上,勢必得深入分析人行為的成因與結果,文理全方位的研究整合,集眾人專業,目標一致。

林奇宏校長坦言由他出線成為新科校長,一路走來需感謝的人非常多,張聖原教授整合台北市八所醫療院所的行政經驗傳承,曾提點林校長找到去中心化、在地化的平衡點,都使校長獲益良多。徐明達教授著作等身,對下一代的生物科普教育致力不輟,身為高教中的一份子,林校長感性的表示實難不被這樣的精神鼓舞,願承襲每個際遇中的收穫,如同兩校原有的氣質,賦予嶄新的陽明交通大學一個鮮明的個性。

▌撰文/王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