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缺水問題如何解?—黎明工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貞凱(土木81)專訪

黎明工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貞凱畢業於交大土木系,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1995年就加入黎明公司並服務至今。十幾年前他接下黎明公司總經理職務,而公司目前有一半業務來自水資源及水利建設相關領域,並配合台灣推動穩定供水及不缺水等政策,積極參與老舊水管更新、備援、浮流水等水資源等建設,已成為國內水資源工程顧問領域的領導企業。

主持人: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有做過國內那些跟水利相關的重要工程?

黃貞凱:黎明顧問成立快四十年,早期曾經參與過比較大型的計畫,包括集集南北岸聯絡渠道工程設計,這是跨了好幾年的計畫分期建設完成。最近參與最主要的是水利署的穩定供水計畫裡有幾個重要的專案,包括曾文防淤隧道,還有石門水庫防淤隧道的計畫,像這種永續水庫的計畫,還有鳥嘴潭人工湖等水資源調蓄的計畫。

主持人:台灣最近一年許多公司、工廠回台灣投資,常談電的問題,但其實水也是有可能會缺?

黃貞凱:這陣子大家也有感受到,不管是中美貿易戰的關係,或是疫情的關係,很多在海外投資的台商都有回流的現象。我們營建產業也有感受到缺工的情形比較明顯,像最近要找監造的人力也比較不容易找。

水利署在因應這方面從前幾年開始就有這方面的政策的制定跟實施,包括現在水利署的計畫裡,就是要增加台灣的供水能力以因應這些需求,還有做備援的開發,因為有時候會有用水不均的狀況,你必須要有辦法調度。所以在開源節流,還有備援調度,這四個面向水利署都有相關的計畫提出,我們黎明也有參與這些計畫。

如果以世界的標準來看,我們台灣的年降雨量超過2500毫米,這是算是降雨量算多的。但是台灣的地理環境特性是山高坡陡河川短,降雨降的多,但是也消的快,台灣的水庫也沒有大到每次降雨下來一次裝完就可以完全利用。

主持人:台灣農業用水佔了7成,民間用水佔了2成,工業用水佔了1成,所以其實農業用水佔的比重很大,可是他的產值是最低的。是不是也請貞凱來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對台灣缺水問題的觀察?

黃貞凱:台灣供水的比例跟調配的策略,過去有休耕補助能讓農民休耕把節餘下來的水拿到另外的供水標的,最主要當然就是工業的用水。當然水利署是希望能不要影響到各標的正常的供應用水,包括開源跟節流。開源就是增加我們供水的來源,但是我們知道台灣要蓋新水庫很難,目前沒有好的適合開發的場址,所以目前比較針對節流跟備援的部分來做。

節流的部分目前的重點包括降低漏水率,我們都知道水一旦處理完,要供給到各家的用水,都要埋水管,這水管如果年久失修有漏水或破損,那水就浪費掉了。所以降低漏水率是很重要的施政工作。

主持人:如果使用物聯網技術,能不能幫助解決漏水的問題?我們交大應該好好想想這問題。

黃貞凱:IOT應用在漏水的部分,目前我個人比較沒有接觸到,印象中是有一些研究的單位在研發。

主持人:台灣漏水問題如果能夠解決,很多問題都解決一大半了。另外剛剛講到備援,備援又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

黃貞凱:像今年比較沒有颱風進來台灣本島,像我們知道過去夏天如果有颱風的話,一兩個颱風就能把水庫裝滿水,冬天就比較不怕缺水。今年台灣水庫蓄水比率相對比較低,比較低的情況就比較容易產生供水緊張。

水利署一直有因應相對的計畫推出來,包括兩種方式:備援水井、伏流水的開發運用。

備援水井其實也有防災的功能,當我們正常供水的系統有嚴重缺水時,就會啟動備援供水的系統,備援供水量目前是沒有辦法達到全用戶都滿足的狀況,但是可以救急來應用。伏流水就是在河床底下的水流,在枯水期我們看不到河床有水,但事實上底下都還有一點水的存在,過去比較沒有注重這一塊,最近發現這也是可以多加利用的,所以不管是水利署還是自來水公司,都有做相關的一些伏流水水資源的開發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