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定量精準新冠肺炎晶片 Made by NCTU!-交大生科系教授陳文亮、百歐技術經理史亭瑩專訪

由交大生物科技學系及交大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帶領的研究團隊,結合農譯科技、百歐生命科技、萬能生物科技組成的團隊,今年十月對外發表全球獨創「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只要1滴血,5分鐘即可判斷體內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抗原和抗體數值,並可分析感染程度,還能排除肉眼無法判斷的偽陽性或偽陰性結果,預計明年可量產上市。

交大生科系教授陳文亮指出,他與百歐及萬能執行長李彰威及王裕國,早在2003年時就是學長學弟,當時就針對SARS開發出快篩檢測技術,期間不斷改良,因此今年新冠來襲時,他們得以很快地組成開發團隊並及時完成。此外,透過先進的資通訊技術,將資料上傳雲端,可即時監控患者體內感染的變化,協助醫護人員隨時依病患狀態進行隔離或醫療,未來若再面臨新型病毒侵襲,團隊也可以在1週內便開發出新的檢測技術,大幅縮短檢疫開發時程。

主持人:想先了解這次開發的快篩晶片跟檢測系統,大概有什麼樣的緣起?

陳文亮:SARS當年我們就有開發一些這樣的快篩試劑,今年彰威就來跟我說,「我們要不要在防疫上做出一些貢獻?」因為我們都是在做抗體抗原的開發,彰威又擅長做行銷,我自己本身則是在走研發端,當時在想如何做出一個跟大家不一樣的晶片,就由交大林副校長領軍,想說是不是可以透過物聯網方式把它整個設計出來,所以導入的過程就先從三個技術面開始。

在前面感測端的時候,我們希望透過半導體的技術,再加上一些可以去連接晶片跟生物材料,材料讀進來之後可以去測量阻抗性,再傳輸到物聯網上面去轉換出這樣的AI。這樣就可以去定量。現在大家在做的快篩就只有做到定性,而我們可以做到定量的程度。

史亭瑩:因為COVID-19疫情的關係,國際上也非常關注這個議題,台灣食藥署開了一個「綠色通道」,簡單來說就是TFDA的防疫專案製造許可,也非常榮幸在今年9月1號得到TFDA的防疫專案製造的許可。

主持人:現在有很多團隊都在做快篩,請陳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下,我們的特色在哪裡?

陳文亮:我們在晶片上的特色,重點就是可以去做精準的定量的部分。現在的快篩只能告訴你YES跟NO,所以這底下就會發生偽陰性跟偽陽性的問題。而我們的晶片可以直接做出來定量的部分,比方說病毒上的核酸濃度是多少,抗體的濃度是多少等等,這樣我們就可以去將病人做分期,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特色。第二個是我們在每一個晶片底下可以去測到核酸,再測到病毒的顆粒跟抗體,每一個晶片底下都可以獨立去測到這三個。另外一個是我們可以在0.02 cc底下,五分鐘之內去測到。

我們可以很精準地去定出他現在病毒顆粒到底是多少,那這樣最主要可以去分析病人到底是在潛伏期,還是在前期中期後期?因為這在後半段對於我們精準給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想先請史小姐談一下,這樣的產品他的應用情境可以在哪些領域好嗎?你們在銷售策略上有沒有什麼樣的想法?

史亭瑩:快篩晶片主要可以應用在像是機場、港口或大型集會場所比如棒球場等,快篩晶片可以先做前期也是第一線的檢疫,來確保進場的民眾他們的身體都是健康的。

目前訂定的銷售方案主要是檢測的機台,還有晶片的部分。晶片對我們來說是屬於一次性的耗材,那我們預計的銷售模式是機台可以採取租賃的方式,晶片的部分用販售的方式讓消費者取得。未來預計希望明年可以量產,也希望量產後可以把成本降低,也希望去幫助政府機關進行防疫,量產後的一片金額預計是希望會在五百塊以下。

以傳統快篩試劑來說,一次的價格約莫也是1000到1500左右,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可能會覺得還是有點高,但其實如果相比PCR檢測一次要5500到6000左右,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傳統快篩還是我們開發出來的晶片技術,都可以幫助第一線人員的防疫跟分流。

主持人:在這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很快把這麼多年的技術集結起來,請陳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下經驗談?

陳文亮:我們這個技術從開發到後段行銷量產的部分,整個都是集合我們交大之力開發出來的。未來交大跟陽明合併以後,等於是交大有這個量能,再加上陽明的量能之後,就會如同之前張校長講的,我們會1+1大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