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亞洲.矽谷」如何替台灣打造創新創業的生態圈?-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人資長闕河鳴(電機系副教授)專訪

帶您快速認識何謂「亞洲•矽谷」計畫!此計畫是目前政府推動的國家級超大型產業計畫,也是「五大創新產業計畫」中的旗艦計畫。原名為「亞洲矽谷」,因被質疑直接複製美國經驗,後經由政務委員唐鳳親自提「點」後,強調連接,冀望能連結亞洲與矽谷的創新能量,再加上「鏈結亞洲、連結矽谷、創新台灣」的副標,以明確政策定位。

目前擔任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人資長,同時也是交大電機系副教授的闕河鳴表示,亞洲•矽谷計畫選擇桃園三塊腹地做為執行基地,分別打造亞洲創新研發人才交流中心、幼獅國際青年創業園區、智慧產業育成中心,計畫主軸為「物聯網商機」與「創新生態系」,透過兩大產業推動,引導台灣產業進行升級轉型,並成為一個科技創新的矽島。

(本文摘要自2020年12月16日播出節目)

主持人:闕老師在交大任職很多年,三年前接了亞洲.矽谷計劃執行中心的人資長,那時候是什麼樣的想法,以及你想做什麼樣的貢獻?

闕河鳴:接到亞洲.矽谷計劃的執行長的電話,去找他他要我當人資長,我當下很震驚,因為我是交大技術出身,怎麼會找我做人資?後來我們做了滿久的討論。

「亞洲.矽谷」跟其他五加二產業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有一個「虛擬學院」整合AI跟所有物聯網相關的線上課程,這是前任人資長蔡志宏教授花了很多力氣去開啟的計畫,這個計畫需要有人幫忙擴大,他推動了很多資訊安全的架構,但在物聯網這邊亞洲.矽谷裡面是一片空白,事實上這也是在呈現五加二產業的現況。在轉型的過程中並不是要去處理太多人事勞工的問題,我們要處理的是「人才不夠」、「資訊安全」,還有「數位轉型」。

這也是為什麼亞洲.矽谷計劃會在國發會下面,因為國發會才有那個力量在制度上修改,為台灣找人才。國發會有幾個這兩年的法律跟命令修訂是我們在亞洲.矽谷啟動的,包括外國學生留在台灣的年限跟他找工作的方式,以及高階人才的就業金卡,這是針對高階人才所做的法令上的鬆綁。

主持人:記得以前亞洲.矽谷是連在一起的,可是現在名字中間還特別點了一點,不知道這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闕河鳴:這個點是唐鳳政委加的,這個點是連結的意思,立足亞洲連結矽谷,希望藉由這個計畫讓台灣變成創新創業的大國,變成跟矽谷一樣是創新創業好的環境,包含對南向國家的投資方向。

尤其在美中貿易戰以後看到整個供應鏈從中國移出以後到南向的國家,綜合出來的新創中心會在台灣,過去四年幾個大的團隊都在台灣落地生根,包括微軟、Google等,這些都正在發生。

主持人:請闕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下亞洲.矽谷在全國推動的情況?

闕河鳴: 我們在疫情之前每年至少會跑一次到兩次矽谷,跟當地的創投還有亞矽的夥伴有相當緊密的連結。現在政府有一個概念是不做重複的管考,變成是各部會會在月會裡面去報告他執行亞矽的成果是什麼,除了月會以外,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是「物聯網產業大聯盟」,這個大聯盟的榮譽會長是施振榮先生,每季的季會每場施先生都會參加。我們會盡量把亞矽跟物聯網相關的一些活動,透過季會或是小型座談的方式,在這些會議盡量在不同的縣市政府幫忙之下,跟他們合辦。

主持人:交大在很多科技都是領頭羊的角色,闕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下目前你在推動的事情?

闕河鳴:這個問題很大,我這樣回答好了,我到了亞洲.矽谷服務以後才發現交大人無所不在,還有到了矽谷去投資交流之後才發現那邊有個交大幫,新竹跟工研院的創投也是相當有名的以學校為單位的創投,可以說台灣在ICT產業的成功,交大人包括教授、學生、校友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歷任校長的帶領之下你去看交大的創業環境非常複雜,我這樣說是好的方面,因為各種方向規格都有,這都是其他學校端不出來的,這都讓交大創業的能量更大,氛圍也濃。

主持人:你怎麼樣把交大跟亞洲.矽谷這兩個做更好的整合呢?

闕河鳴:應該說有很多交大人脈衍伸出來的資源在幫亞矽做事,亞矽這邊也因為跟交大的創業團隊有互動,所以可以盤點到很多創業團隊會面臨到的問題,這些也可以回饋到中央,讓他們知道哪些行政命令可以修改,或是怎樣的投資金額上會有缺口,可以去做怎樣的調整。

主持人:另外想請問闕老師,因為你也是橫跨了很多BIOICT醫電產業領域,在推動這些事情的時候,這應該也是亞洲.矽谷發展的方向,跟我們分享一下醫電整合的趨勢。

闕河鳴:就我的經驗上說,跨領域的研究最辛苦的是你要互相了解。以我為例,我從低功率的IC跨到BioICT,其實我一開始去買了大一的生物學,我去看了UCLA線上課程看了七十幾個小時,才可以開始跟醫生對話。除此之外,兩邊應該要了解對方的速度跟限制,所以我們以前在做計劃的時候都會把學生帶去看醫生做手術,因為這樣他們才會了解這件事情在病人身上有什麼意義,或者這件事情原來到底有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