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建立思考架構 任何問題都有解方!──《問題分析與解決法》作者李良猷(控制61)專訪

《問題分析與解決法》書作者控制61級的李良猷學長在近五十年的職涯中,經歷橫跨傳產、高科技業,類別涵蓋國人自營到跨國集團,地域更從台灣延伸到亞洲,退休後擔任上市公司董事,輔導多家企業邁向數位轉型升級。本書取材均為他的親身體驗,以及近身觀察企業人士遭遇疑難雜症,獨創PSR方法論。

其中P(problem)代表問題認知、分析與探求真因,S(solution)代表解決方案與執行,R(result)代表結果,包含效益與學到的教訓。這本書針對企業人士在事業上所遭遇的各種問題,提供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案的方法論與實務技巧,並以個案實例說明。李學長深信,只要有問題,就會有解決方法,關鍵是要能找出真因,對症下藥,甚至危機化為轉機,創造商機!

以下是李學長第一人稱視角的訪談摘要:

《問題分析與解決法》想表達的主要是「心」、「法」兩個字。每一個人都有問題,或可能叫做煩惱或者痛苦等等。問題大家都會解決,可是解決的時候,心要先解決。所以我強調「只要有解方,天下無難題」以及「任何難題,必有解方」我們只要找到真因,通常都有解。

當碰到問題的時候,通常會方寸大亂、心理不安,首先你要做心理建設,你去找心理醫師也是一個治療方法,跟閨密好朋友老闆或部屬也是一種商量,但是我認為最好的顧問就是你自己,先幫自己把心情冷靜下來。每一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任何方法有用,對你就是好方法。

另外講到方法,我希望這本書是把大家覺得有效的方法面面俱到,統合成系統化、結構化、圖表化之後能夠有效利用,簡單可以搞定,但是這些方法邏輯思考是人性的二十個方法,我把它歸納成一套架構,這就是我所謂的「PSR」。更積極的意義是:我們不旦要解決,而且還要創造機會,所以破難題、創造新機。

像曼陀羅思考法,本來是佛教的一個展開思維,看起來其實就像九宮格一樣。把問題放在中間,大概多多少少有八個跟它有關的東西,然後再展開,慢慢再深入。舉個例子我們大家都知道健康很重要,那健康有哪八個因素?我裡面就列出有先天、飲食、運動、醫療、飲水、空氣、作息等等,這當然只是一個例子,你可以著重在你特別的部分。

還有像心智圖,大家現在用的多,也有電腦工具輔助。企業的問題有時候很困難,比如品質問題、良率問題、客戶抱怨來了,我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一個白板上把這個問題列出來,原因一但結構化之後會發現分析起來很簡單,馬上就豁然開朗。

這其實都是邏輯的思維,但我還是不斷強調是心理的作用,因為我邏輯上理智上就是認為該走這個案子,但我心裡就是很不喜歡這個人,或是要硬著頭皮去跟人吵架什麼我很不喜歡,所以往往聰明的人會做傻事就是因為他沒有心理建設好。方法系統化、科學化,雖然是大家認為非常好的,但是還是要加上人的觀點,還要加上執行的配套。

在49年的資訊經驗裡面,我也碰到很多困難的案子,然後都是從困難變成機會。

我舉一個例子,以前我在精業電腦當執行副總,現在改名叫做精誠。當時我們在銷售個人電腦,國內有很多仿冒品,所以我就推出了一個點子叫「出新電腦換舊電腦」,有點像你的黑白電視給我,我就賣你彩色電視一樣。我們那時候就開個記者會,記者就問我把山寨電腦收回去要幹嘛?我就亂講說要一把火燒掉。第二天所有的報紙都刊登此新聞,都在講業者要一把火燒掉仿冒的電腦,表示我國取締仿冒的決心。我們發覺花了不到十萬,幫國家打了很大的形象,當然我們公司也得到很大的暢銷。

我人生最大的機會,我在五十歲的時候,拿到了五十億的基金去創辦公司,可是這個電子集團對我的期待非常高,希望某個事業群可以長成一棵大樹。但是我們發覺可能時機太早,2000年.COM時代95%的公司都倒閉。要做的事情如果後面有雲端,有網際網路的話可以,那時的時空背景下不行。而我犯了很多錯誤,我們對於上級投資者可能給了他一種錯誤的期待,很快就要賺錢,可是實際上研發是需要時間的。這都是一種經驗,像現在我們都知道未來趨勢在於大健康產業,都希望能夠仿照半導體產業那樣成功,我認為若以PSR的精神,做產業分析的話,我相信都會成功。

過去也有人問我,這些思考架構都是舊方法,拿來面對現在新問題行得通嗎?剛好相反!方法其實沒有什麼分新舊,只有好不好。

但是我寫這本書確實有想把它更新,比如說我們想到錦囊妙計就想到「三十六計」,這是清朝一個無名氏整理出來的,而我想到現代的例子,或是賦予它一些現在的意義。後來我又覺得這樣不夠,於是創造一個李良猷自己的新三十六計,就是把超前部屬、不給糖就搗蛋,有好的有壞的,也把AI、物聯網都放在裡面,因為有了新方法,你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

簡單來說我這本書就是把新的方法,或是歷久不衰、證明是有用的方法整理出來,接著用我自創的PSR表格,從P到S到R的過程,都可以應用各種的科技,然後用新科技新方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