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心靈充電站
葉子寗(健康心理中心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從獨旅中學習認真生活,試著看見自己

「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 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Oscar Wilde,1981

給親愛的你,學期來到尾聲,2023年將要收束,此刻的你回望這一年,沉澱之後,是否有些想對自己說的話,或對來年的想望呢?順應著即將來到的冬日長假,想陪著你嘗試著規劃一段只有你和自己的旅行,希能透過這趟旅程,讓你學習自在的獨處,在其中能夠看見且認識更多面向的自己。

「旅行的美妙,不在於名勝古蹟,而是「能有一段漂泊的時間」,無所事事的發呆,或是在小巷子裡迷路,看見當地居民為什麼事而快樂,你會確定自己想要追求什麼樣的人生。」──大前研一《旅行與人生的奧義》

獨自旅行(solo independent travel)是什麼?

簡稱為獨旅,指單獨從事旅行,包括個人自主規劃行程,安排交通住宿等,從英文釋義延伸而來,強調是不依靠他人的旅行,是自主的,單獨的旅遊狀態。獨自旅行的行動自主彈性自由度大,可以隨時依照自己的想法改變行程與路線,不受拘束;也可以是一趟沉澱省思的過程,在旅程中有許多面對自我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有了機會思考平時因忙碌而擱置在旁的議題,也能在移動的路徑之中練習和自己對話,發現之前可能從未看見的自己。

許多研究也討論到旅行與生命中的快樂與幸福感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旅行與探索自我認同、尋找生命意義之連結。正向的旅行體驗能夠讓旅者產生正向情緒,並提升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這是一種個人對於生命中經驗的正面認知判斷及情緒反應﹙Diener,1984﹚。例如自我成長、生命深層意義的追尋等。

「地球不能夠離開繞行太陽的軌道,但我們能。我們能透過旅行找到有別於日常生活裡的感動。」﹙吳淡如,2019﹚

旅行不只有物理距離及地點上的移動,更多的是心境上的轉變與發現。當嘗試踏出本來熟悉的工作/學習場域後,走向異地時,必須開始接受不同的事物,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有所刺激與學習。在旅途中與他者相遇互動,走進彼此的生命之中,透過不同生長脈絡背景的對話與交換故事,對於自我認識有很大的幫助。Gergen﹙1985﹚認為自我是個體在生活軌跡中被理解的脈絡,並在生命過程中建構出自我的定義。自我並非靜止的狀態,而是具有可動性的,並在真實的生活經驗、事件的發生、生命之間的互動等,在時間的推進間不斷地更改堆疊,形成了個體對自我的描述。且自我認同的形塑除了經由經驗而習得,也可透過新的體驗來取代或覆蓋原有的概念。可藉由活化個人的生命經驗、拓展生活的廣度等方式重塑自我(Marcia, 2002)。也因此在旅途中所經驗的一切,其根本都須回歸到旅者本身的感受與反思,消化沉澱之後,才更能體驗隱含在旅程之中的意義感,並且建構形塑對自我的認同。

以下有幾項給獨旅者的指南提供給你參考:

🔸雖然崇尚自由但安全還是第一守則,記得報平安。
🔸事先規劃好行程,但也保持接受意外驚喜的彈性。
🔸不必符合社會大眾期待的旅遊方式,你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培養開闊的眼界與心胸,勇於嘗試旅程中的一切。

最後一項,也是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慢活,認真感受生命中的所見。」回應到文中最初引用的那句話,鼓勵你能從日常生活當中開始培養慢活的精神,在快速且繁忙的日常中,試著讓自己慢下來,感受生活周遭的一切。

準備好跟自己去旅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