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3D生物列印技術重建人體組織器官──三鼎生技董事長歐耿良專訪

目前3D生物列印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在製造人體器官方面,三鼎生技以細胞培養系統、3D列印技術與生物墨水、水膠為基礎,發展生產客製化自體細胞醫材產品,將三鼎生技推向全球高階醫材領先地位。

對新創企業來說,向創投募資一直是艱難的挑戰,但三鼎生技董事長歐耿良憑藉過去在學界的成功技轉經驗,讓創投捧著大筆資金邀請他創業,並在2014年創立三鼎生技公司。

他在攻讀交通大學機械所博士學位時,就與臺北醫學大學(簡稱北醫)醫學工程相關計畫合作,畢業即拿到包括北醫等三間學校的教職聘書,一路從教授到擔任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同時在院長任期內積極拜訪生醫界大老,替北醫籌措口腔醫學大樓改建資金。

「當時我想的是,只要一個人願意捐新台幣二千萬元,找六十位募資就能達標。」歐耿良回憶,那時其中一位拜訪者是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沒想到對方竟然說,北醫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就是最好的資金來源,未來公司收入能為學校挹注源源不絕的資金。這段談話也成為歐耿良後來創業前奏曲。

歐耿良坦言,專心做一件事都不一定能成功,更何況身兼兩個工作;但心底的另一個聲音告訴他,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這個機緣,現在機會找上門,不要輕易放棄,人要懂得因運而生,趁勢而起,也不要留有後路,要奮力一搏。在北醫前董事長李祖德的鼓勵下,歐耿良帶著北醫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團隊成立「三鼎生技」,從學界跨入業界,衝刺事業。

聚焦醫材與新藥開發 提供客製化服務

三鼎生技定位為創新醫材研發公司,為台灣第一家生物3D列印公司,專注於高階醫療器材及生物性列印技術開發,以人體重建醫材開發為目標,自行開發一系列複合式生物3D列印設備,其中牙科醫療器材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產品認證。短期鎖定頭頸部以上的產品,搭配3D影像重建、生物墨水製備、自組生物列印等三大核心技術,同時進行新藥開發。由於新藥研發為漫漫長路非常花錢,以醫材收入作為新藥開發後盾,往後再由新藥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三鼎生技的醫材分成代工及自有品牌,代工包括口腔醫材客製化服務、顱骨植入物客製化產品以及骨、牙科的重建醫材,也是美國醫材大廠美敦力(Medtronic)在台唯一委託代工廠;自有品牌則為「戴立美」(SmileAlign)。

新藥開發部分,主要發展毛囊幹細胞,初期應用在植髮。歐耿良指出,毛囊有如稻米裡的胚芽,有胚芽才能長出稻子,以往植髮取得的毛髮都已沒有毛囊幹細胞,導致植髮效果不佳。三鼎的做法是先從人體取出多株毛囊幹細胞,確認病患的毛囊是活的,再加以培養並投藥,等培養成功後再種回頭皮,因此成功率大增。

換位置換腦袋 將創意化為商品變現

所謂隔行如隔山,歐耿良坦言,從學界出來創業最大的體會就是換位置也要換腦袋,從「學界求異」轉變到「產業求同」。以前在學術界追求跟大家做不一樣的事,以彰顯自己的卓越,但這些卓越不一定可商品化;在產業界為了商品化,必須要追求競業間的最大公約數,再加入創新的因子,畢竟再出色的點子,若沒辦法化為商品變現,都是空談。

除此之外,也必須學會尊重專業。他提及,「以前在學校當院長,都是我說了算,現在則要學會把董事長這個位置做小,比如跟錢有關的,要先問過財務部,但重責大任還是要自己扛。」不過,生醫產業最大的挑戰在於法規,由於3D列印器官的想法太創新,目前國際上的競業很少,可依循的法規不多,更別說是台灣,因此積極推動國內相關法規的建立,唯有法規走在產品之前,產業才能快速發展。

三鼎生技已於2020年底掛牌興櫃,近年積極進行國際化布局,進軍美國與東南亞醫療器材市場,除了與當地經銷商合作或在當地設廠,也不排除採取併購策略,快速打入市場,將三鼎生技推向全球領先的專業生物3D列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