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園校友動態
陽明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 《重複與差異:後人類.多元物種》展覽9/21開展!

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的賴雯淑教授和其帶領的陽明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在日治時期所留下的「新竹六燃大煙囪廠房」二戰建築遺構蹲點五年,推動新竹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計畫,致力於六燃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珍稀類霜毛蝙蝠棲地的生態保育,以及眷村人文歷史紋理的建構與再詮釋。

六燃博物館團隊是陽明交大USR計畫之一,採多元路徑實踐聯合國永續治理目標(SDGs),以智慧科技和藝術介入作為永續城鄉治理實踐路徑之一,關注全球永續議題。這次特別精心策劃「重複與差異:後人類.多元物種」展覽,拋出核心提問:「我們該如何重新思考與建構後人類與多元物種的關係?」

「重複與差異:後人類.多元物種」展覽於2023年9月21日至10月24日於交大校區藝文空間展出,共有25位藝術家以及2個團隊參展,展出22件複合媒材、數位運算、生物科技藝術等作品,各自針對後人類、多元物種與生態環境當前面臨的挑戰與複雜關係,提出觀點與回應。

策展人賴雯淑特別邀請了施梅紛的音樂作品〈鯨魚的死亡凝視〉,其中鯨魚代表地球上無辜的生命,牠們無力抵抗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貪婪,藉由鯨魚消極、已無求生意志的姿態,象徵對人類無言的抗議。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影片〈一隻臺灣黑熊之死——711 / 568 的人間記事〉則是紀錄來自大雪山的臺灣黑,經歷救援、照養、野放,最後喪命於南投武界山區的完整歷程。陽明交大六燃博物館團隊今年甫獲國際獎項肯定的〈以雞和蝙蝠為學伴的永續都市新生活〉,紀錄該團隊以雞和蝙蝠為學習夥伴,以參與式永續生活設計為路徑,和社區居民、大學生共同營運雞舍,推動蝙蝠保育教育活動,與大眾一起實踐永續都市新生活。

應藝所的多位師生與校友也受邀參展,例如:顧廣毅老師的裝置作品《植物移民融入中心》是與比利時根特大學生物學教授Sofie Goormachtig的合作計畫,以推測設計來探討未來以黃豆這種高蛋白作物作為環保的肉類替代品之可能。謝啟民老師的〈留白新解〉則以容積渲染技術重新詮釋山水畫的留白,描繪像空氣一樣的大山。賴雯淑老師與孫佳綺共同建置的〈種子庫.交換所〉種子典藏,以及與音樂所校友李以嬋共創的〈蝙蝠洞窟〉聲景作品,都是在回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議題,蘊含著基因、生態系、棲地環境變動的各種訊息。

- 系列講座活動 -

【人類 vs. 後人類的對話想像】

(1)第一場

主題:「小米方舟承載族人心 保育傳統作物與文化」
講者:林益仁 / 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Pagung Tomi 泰雅文化工作者
時間:10/12(四)10:00-12:00
地點:陽明交大光復校區人社一館 HA314 教室

(2)第二場

主題:「認同與跨越的環境之羽:當代阿美族人與鳥的交纏關聯」
講者:李宜澤 /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時間:10/24(二)14:30-16:30
地點:陽明交大光復校區人社三館 HC105 演講廳

- 參觀資訊 -

【重複與差異:後人類.多元物種】
展期:2023 / 9/ 21 – 10 / 24
展場地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校區浩然圖書館B1藝文空間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10:30 – 18:30;週六~週日 10:30 – 16:00 (中秋、國慶連假不開放)

洽詢電話:(03)513-1233

展覽官網: https://posthuman.web.nycu.edu.tw/

應用藝術研究所FB 即時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NYCU.IAA

展覽宣傳影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NYCU.IAA/videos/145095574569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