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作品
楊凱傑(人社106):交大竹湖考(下)

交大竹湖考上篇請見此:交大竹湖考(上)

綠化與再造

竹湖完工時,湖畔週邊罕見草木、土地光禿,校方在後來的湖畔景觀改造上,初期積極投入於造林等綠化措施以改造環境。第276期《交大友聲》(1979)裡便提到,竹湖竣工之際,湖畔一帶已開始植樹造林,並種植各式品種竹子。「其品種來源、 植樹校友及來賓芳名亦將豎標紀念」(p.12)。

關於造林的經過,高堂琴的回憶完整還原當時的來龍去脈。高堂琴(2010)分享道,那時光復校區剛開發,急需綠化,且時任校長郭南宏也重視此事。那時擔任總務長的高堂琴聯繫上宜蘭的有家森田造景公司,並帶著郭校長去拜見公司的陳老板,和參觀苗圃,選擇未來種植光復校區的樹苗。

校長一路上聽陳老板的簡報,對樹苗看的很仔細,……選擇幾種竹子和垂楊柳,種在竹湖四週……次日才返回學校,馬上和森田公司簽約,從此就要開始規劃種樹(p.132)。

1990年代初,竹湖迎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景觀整治。根據「交通大學八十三學年度第一次校務規劃委員會會議紀錄」內容顯示,校方於1993年委託皓宇工程重新規劃竹湖和思園兩處的景觀。規劃案關於竹湖的部分,主要涵括下述四點:(一)拆除行政大樓(緊鄰竹湖湖畔)旁機車棚,以增加該區親水性和視覺穿透性;(二)校門入口竹圍遮住竹湖景觀,可研議廢除;(三)強化竹湖湖邊步道安全措施(欄杆)並兼顧美觀;(四)改善竹湖水閘門上方之通過步道,以增行人安全性和方便性。而該份會議紀錄的附件即是改造後的湖畔步道、護欄樣式和配置之設計樣式與配置(見圖3)。由上可知,此時期的規劃考量旨在提升竹湖之於使用者的安全性、視覺性和近用的程度。而此時期的規劃,亦定調了今日竹湖一帶的地景風貌。

八十三學年度第一次校務規劃委員會會議紀錄之設計圖節錄,可看見竹湖環湖步道的剖面圖規劃。
(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藏)
竹湖岸邊護欄與步道設計皆有詳實的圖稿收錄在會議記錄中。
(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藏)

除了上述的理由,此次竹湖的整治也納入社會層面的考量,即設想如何透過整治竹湖,提升其遊憩功用,從而吸引校外市民造訪和休憩。根據1996年《中國時報》報導,時交大校長鄧啟福表示,交大不僅專精於研發領域,也「應負起一流大學的社會責任」,「與新竹地區緊密結合,共享資源。」亦即,竹湖的整治旨在塑造一處可供師生休息,乃至作為新竹地區民眾調劑身心的場所。用意上,即是希望透過竹湖的開放空間、遊憩功能,以搭建交大和新竹市民溝通的橋樑。

竹湖面面觀:教學、遊憩和認同之校湖

回顧光復校區的規劃,竹湖除了被賦予景觀的用途,另一項重點則係作為商船系之教學場域。論及商船系,其歷史牽涉交大來台復校前龐雜的發展經過,囿於篇幅關係,在此謹就復校後的相關發展作扼要交代。1973年,部分校友曾上書教育部、交通部,建議於新竹交大增設商船學院。嗣後,教育部便令交大於工學院下增設「海洋運輸學系」及「航運技術學系」。然僅隔十一年,於1984年,教育部令交大、文大、淡大航海輪機等科系劃歸當時的海洋學院辦理,並整合為現今海洋大學商船系。這也意味了竹湖原供商船系教學之用意名存實亡。

不過,在後續的發展裡,竹湖仍為其他系所單位挪作教學、試驗與競賽之場所。例如,交大機械系便曾於竹湖舉辦水陸兩用遙控車競賽,亦是必修課「機械設計與實作」之成果驗收。也有的是結合校內的慶典活動,將湖挪作為藝術創作的展示空間。像是2017年的「交大藝趣節」活動,交大建築所師生利用竹子、寶特瓶等環保材料,在竹湖中央搭建約3公尺高的公共藝術照明裝置「島嶼景觀」,成為夜間竹湖景觀之「亮點」。

另外,儘管海運系和航技系的停辦,跟船隻有關的教學仍由學生課外活動交棒。退休的船技系教授沈繩一表示,1980年他準備從交大退休時,當時的學生活動中心主任曾和他談論道,認為「『竹湖』湖雖美卻無船」。沈教授也認為,當時的交大「陸地上有火車,湖裏沒有船,那怎麼行」;而平時的他亦經常鼓勵學生參與游泳、划船等水上活動。於是,沈教授後來曾向新竹帆船協會借來兩條帆船,於校慶時展示於竹湖上。甚至,他還向領港公會和商船校友會募款,利用台幣五萬元捐款添購兩艘帆船,命名為「領港號」、「商船號」,並在校內成立帆船社,供學生活動使用。

當年的兩艘帆船。(圖/友聲雜誌)

除了用於划船,早期的竹湖亦可釣魚。校友夏筱明(2005)回想起1981年就讀機械研究所的日子裡,所上同學之間流行起「竹湖垂釣樂」的活動,用以宣洩壓力。當時的學生可以在福利社花六百元辦張一年期的釣魚證,便能在竹湖釣魚。而夏筱明會和同學相約六日於湖岸垂釣,甚至鑽研、切磋釣魚技巧。

「為發揮高科技的企圖心,於是有人開始研究「導向魚鉤」的設計,有 人則在寢室發展秘密武器「臭蛋」的配方,並針對市區各釣具行的釣餌性能進行 田野調查,竟然連「以西大路某店效果最佳」的研究報告都出爐了。」

甚至,有的同學還利用竹湖釣到的漁獲,從事經濟上的交換:

「通常一個週末的漁獲成果,足可在學府路的自助餐店,和老闆計價後換取大碗牛肉麵及飯後的水果,甚至宵夜。不過也有同學因常「泡」在湖邊垂釣,而被假日返回實驗室加班的老師活逮 ,而傳為趣談。」

遺憾的是,釣魚這項活動並未延續至今;而現今的交大亦禁止釣魚,禁止的年份亦不可考。不過,此一現象似意味著交大對於竹湖一帶環境安危之顧慮,包括前述提到竹湖整治的其中一項重點為護欄之設置。事實上,竹湖確實曾發生過人員溺斃的紀錄。例如,1981年,擔任交大帆船社副社長的土木系一年級生李宗威,駕駛帆船不慎落水,且由於不會游泳、未穿救生衣,導致溺斃。

2009年,便曾發生一名男童不慎落水溺死,並招徠死者家屬對竹湖欠缺安全措施之質疑與不滿。校方後來在失事的地點設立警告標示,呼籲「水深危險,請勿嬉水」。不過,此次事件對於交大的學生而言卻有著正面的意義。在發現男童失蹤的第一時間,交大學生將協助男童母親將訊息公告於交大BBS上,吸引許多學生加入尋人的行列。關於當時的情形,「隨處可見結伴的學生拿著手電筒,一邊走一邊喊著彭 小弟弟的名字。」即便是仍在期中考的學生亦加入搜索的行列,也有人散發傳單。縱使結果以男童罹難作收,不過參與當時事件的學生卻認為行動替交大帶來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感覺整個交大的人都團結在一起了」。

而竹湖與溺斃之間的關聯,也造就校園相關的鬼故事文本,即「帆船社事件」。同學之間流傳的鬼故事內容據說,曾經有帆船社社員於颱風天到竹湖玩帆船卻失蹤。後來,校方將湖水放光,才發現罹難者倒插在竹湖的爛泥巴裡。離異的是,事發後,罹難者生前在八舍四樓睡的那張床鋪便不停的滲出水來。嗣後,曾有教官不信邪,去住了那寢室一晚,出來之後卻什麼也不願意說,便封閉了那間寢室。

相較於釣魚,竹湖所引發的各式以其持命名的認同行動和實踐,規模更大、持續至今。以交大、清大兩校舉行多年的運動盛會梅竹賽為例,相傳交大的吉祥物之所以選擇狐狸為代表,係取竹「湖」諧音(通「狐」)而來。雖然該說法確切出現時間已不可考,然卻為今日諸多交大學子所接受和傳述。至今,狐狸的意像仍被廣泛運用於校內學生社團、校方處室等單位之宣傳行銷上。

有趣的是,除了狐狸,過去的學生也曾借用竹湖創造為代表交大的象徵角色。例如,2003年交大「企業校園徵才博覽會」的「竹湖美少女」;以及,2002年的交大校慶上演了一齣名為「竹湖勇士大戰青蛙怪獸」行動劇,由劇中身穿竹製盔甲的交大學生演出痛宰扮演代表清大的青蛙怪(青蛙諧音通「清華」),以誓交大於梅竹賽之必勝決心;又者,2010年的交大畢業舞會也將竹湖化作場景創作元素,及創造出竹湖女王一角。

綜上所述,竹湖的發展涉及其規劃和使用二個層面,且二者相互影響著彼此。套借Matthewman(2023)觀點,在檢視像校湖這類的人造設施、技術物,當留意到它們「無法由設計決定」,其「意義總是要在使用中發現」。竹湖的建成起初是經由校方和合作的建築單位自上而下規劃與設計的,其原意本是作為教學、景觀和區劃校區之用途;以及,在象徵的層次上以紀念校長為主。然竹湖落成後,校園的使用者擴充了既有功能,如添增釣魚、划船等遊憩用途。甚者,其還衍生出相應之校園敘事、象徵與認同,如帆船社鬼故事、校園吉祥物狐狸等文化;而它們皆發軔於由下而上之使用脈絡。當然,這並不代表二者是平行並陳的存在。實際上,諸如涉及性命安危的活動和意外事件,便可能引發校方對於水上遊憩安全之關注和因應,就像竹湖後來設置的護欄和禁止垂釣之措施。這個例子正是說明了校湖的使用面影響其規劃面,亦為兩者有所交集之印證。

後記

對筆者而言,這篇〈交大竹湖考〉的書寫稱得上是一件大工程。在此之前,基於研究的關係,筆者已事先撰寫完畢〈台大醉月湖考〉(投稿於臺大城鄉所《城鄉通訊》,待刊出),對於校湖的歷史書寫並不算陌生。不過就資料爬梳的難易度而言,交大竹湖卻來得棘手些。關於醉月湖的資訊,在台大發行眾多版本的校史著述、校友刊物和歷年來的報章已有不少面向之探討,包括其從無到有的歷史,現成資料豐富,然而在爬梳交大竹湖的歷史時可就沒那麼幸運了。陽明交大的官網和發展館裡,有關交大竹湖的描述甚少,僅幾句話帶過;查看歷年來的報章也同樣寥寥無幾。

慶幸的是,交大校友雜誌《友聲》保留不少交大竹湖自規劃、落成乃至後續使用的會議記錄、校友回憶等圖文記錄。儘管這些資訊散見於雜誌的各期,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構典藏將過期刊物電子化,提供讀者線上閱覽和關鍵字查找相關文章,替筆者省下不少作業的時間。對此,筆者最後也感謝友聲雜誌社留下這些珍貴史料,得以重訪交大竹湖昔日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