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不容小覷的草編技藝!文化基石與科技底蘊——草編CEO林三元(資工70)專訪

有「草編CEO」之稱的林三元,曾擔任台灣微軟副總及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推動過送平板電腦到偏鄉,退休後至今,仍關心各種公益服務,投身參與許多弭平數位落差的工作。林三元生於新北平溪,父母都在礦場工作,母親從小教他做各種草編童玩,成為兒時生活最重要的回憶,而且他持續精進研究,開創出更多獨創編法,也親身力行推廣草編文化,是熱愛教學及傳承的草編街頭藝人,經常隨身帶著各種芒草等草編材料和工具,信手拈來就完成讓孩子大人都驚呼連連的蚱蜢、孔雀、鴨子、熱帶魚等童玩。


林三元認為說,不要小看草編或摺紙這種傳統技藝,也不要忽視讓小孩動手做的未來潛力,他投入資訊科技產業一輩子,發現很多發展中的黑科技,例如從日本摺紙藝術中衍生的摺疊機器人(Origami Robot),就是從手做技藝演變而來。以下是林三元學長的第一人稱視角專訪摘要:

我出生在平溪,來自一個礦工的家庭,並沒有太多的錢去買玩具,玩的東西大部分都是要自己去做,除了爸媽教,另一種就是看著同儕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大部分童玩都是用芒草,很像現在的年輕人在玩電玩一樣,我們也是比看誰童玩做的好,看誰泥鰍抓的多。

2012年我到中華電信基金會當執行長,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也從那年開始推行。但我本來不是這方面領域的人,加上我接執行長的時候,當時董事長有指示要我專注本業,因此對此有點遲疑,當時另外一個董事孫大川先生就說我們有一個專家,我可以去請教他。就從這個請教的過程當中,赫然發覺原來草編是很重要的。因為可以讓手很細膩的去做一件事情,這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競爭力,但是大家都忽略他了,所以我退休後就開始致力於這件事。

跟國外這類傳統的技藝最類比的話,以日本為例,他們更像是在生活,何以見得呢?像我們去日本祈福摺紙鶴,日本他們書信往來裡面其實就有摺紙的元素。

那德國,像台灣華德福的教育系統,跟德奧那一帶,重視三件事情,一個叫做節慶,什麼時間玩什麼東西,讓孩子知道一年四季的不同。第二個叫自然,德國是鼓勵人們到野外去,甚至高中要求孩子背著背包單獨去旅行。第三個是手作,德國不會特別重視學科成績,因為學科已經有了完整的系統,你在學科沒有學到東西沒關係,可是你在生活面沒有學習到建立到,你長大就難了。

相信大家很難想像這跟高科技有密切的關係吧?比如說台積電,產品不是只有晶片,還有光罩盒,一定有個製程是純手工製作的。比方說鴻海在代工iphone第一代的時候,整個殼是手工去磨成的。精密工業相當需要「鏟花師」來處理接觸面,手的協調跟精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回過頭來看,我們現在的日常普遍是「眼睛盯著螢幕」!日常從來就不是一個課程,課程是上過課就算了,回到日常就能內化到人們的內心。

台灣企業界的老闆跟父母,總希望孩子趕快得到東西。大家可以想想「得」之前,要先能「慮」,判斷得到的是好或壞。思慮之前心要「安」,心安的前提要「靜」,要把心「定」下來。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

跑過許多活動場子,我意在傳達一個訊息──草編可以讓孩子的心靜下來!比較特別的是,我優先教像爸爸媽媽這樣的「種子教師」,目的在於讓他們建立跟孩子更深的連結,而不是把教育外包給林三元,或外包給機構。

這類型的藝術紮根,台灣可以借鏡韓國經驗。我曾因緣遇到一位藝術家,在聊天的過程當中,他跟我說原來當初韓國學運很厲害,那韓國政府就故意弄一些設計藝術相關的,比較不是政治的讓他們去忙,結果韓國無意中出現有藝術設計等等相關的「完全大學」。

有趣的是,當我問他:「韓國有這麼多藝術家跟設計師嗎?」他反倒回我:「你就是台灣標準菁英教育教育出來的短視領導人,當然沒有這麼多工作提供給藝術家跟設計師!但這樣的教育,等於無形中普遍教育韓國這些菁英懂得藝術跟美學。」換句話說,基礎紮根以後,消費者變成懂得美跟藝術,整個社會就會促使市場上想當藝術家、設計師的能力必須要有一定水準。

台灣如今科技方面很強,我想那是不是要有什麼政策,可以對人文方面素養更平衡,思考並規畫著怎麼樣讓人民懂得生活美學,這非常重要,時尚跟美學是品牌很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