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心靈充電站
劉容孜(資源教室輔導老師):馴服心中的焦慮小怪獸

早上八點的第一堂課,踏進陽光輕輕灑落的教室,你隨意坐進位子裡,腦袋留著昏昏沉沉的睡意。講台上的老師打開簡報檔案,突然詢問一個上次課程講解過的演算式,點名同學來回答,然後你聽到自己的名字拋盪到空氣中,看著投影幕,你的腦袋一陣空白,心跳加速,喉嚨發乾,肌肉緊繃,雙手發冷顫抖,胃裡像有蝴蝶不停撲動飛舞……,像是幾世紀的尷尬沉默過後,老師唸出另一位同學的名字,白熾的鎂光燈焦點從你的身上移走了,你鬆了一口氣,身體慢慢回溫。

上面的情景描述的是大多數人突然感受到「威脅」時,身體會產生的焦慮反應變化。我們的大腦會利用眼睛和耳朵蒐集的資訊,來檢測周遭環境中的威脅,例如:在山路上遇到黑熊,大腦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對身體和思考方式產生直接的影響,目的則是為了準備好迅速逃離威脅(逃跑),跟威脅正面對決(戰鬥),或者假裝你死了(凍結),好讓威脅者遠離。

但是,當有著過度敏感的威脅感知系統,常常引發化學反應,即使是一般日常生活的事物也觸發「假警報」:焦慮的想法、感覺及行為像隻難纏的小怪獸隨地出沒,終日惶惶不安,嚴重到無法好好吃飯、睡覺、上課、上班等,那就是需要接受治療的「焦慮症」了。

從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擴散全世界,社會緊張氛圍加上對細菌病毒的擔憂,三年期間,精神科診所增加了許多受焦慮症所苦的患者,因焦慮情緒前來學校心理諮商室晤談的同學也有增加。下面介紹幾個當陷入焦慮漩渦時,經過驗證有所助益的一些方法:

一、降低自我期待標準

通過重重的升學關卡,進入頂尖學校就讀的同學,背負著家人及自己的成就表現期許,時刻擔心犯錯,沒有獲得高分的成績,就是一個承重的打擊,像這樣抱持完美主義心態的學生,就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焦慮情緒中。若能降低自我期待標準,從追求「最好」調整成「夠好」就好,才能避免由焦慮症演變成受執念及強迫行為所苦的強迫症。

二、當自己的焦慮偵探

1、「捕捉」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在焦慮時「捕捉」自己的想法,並在事後冷靜理智地加以審視: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或方便記錄的工具,當感到壓力或焦慮時,開始留意並寫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和腦海中的各種想法。

2、釐清自己的思維

一旦補捉到自己的想法,花點時間坐下來,釐清思維的來龍去脈,並對負面、自我批評的想法提出質疑。例如:我獨自走進自助餐廳要吃午餐,擦肩而過的學生盯著我瞧,一定是發現我的奇怪與焦慮……。試著找出這些負面、自我批評的想法並沒有支持的證據,轉而用其他合理、平衡的想法替代。

3、挑戰自己的想法

將造成焦慮的想法寫下來,並用上下引號註記,同時簡短解釋前後文脈絡,例如:當我在派對中躲到廁所時,我心想「每個人都討厭我」。接著想想支持證據:安妮對我視而不見,都還沒有人過來跟我說話,一定是討厭我;再來想想反對證據:當我走進來時,傑克有對我笑,潔西卡邀請我來參加派對,討厭我就不會這麼做了;我信任的朋友若在身旁會怎麼說:你才剛來聚會,不要太快下結論,先深吸一口氣,尋找一張友善的臉,讓自己感覺舒服一點。

上述捕捉想法、釐清思維、尋找證據進而挑戰自己的想法的過程,就是發現思維偏見的練習,進行越多次這樣的練習,人們將會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負面思考是來自於感到焦慮,而不是因為事情真的很糟糕。

三、減少憂慮的感覺

當花太多時間擔心,以至於開始干擾做其他事情,或者出現許多身體上不舒服的症狀:頭痛、胃痛、肌肉痠痛……,請做些活動來減少這些憂慮的感覺。

1、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嘗試做一些自己喜歡,感覺良好的活動,來分散注意力,可以是創造性的活動:彈琴、繪畫、書寫等,也可以是體育活動:慢跑、練習踢球等。

2、把煩惱暫時放進憂慮箱

你可以選擇把煩惱的事情寫在紙條上,放進憂慮箱,或者打字下來,存進手機專屬資料夾,等過一陣子再來分類整理這些憂慮。

3、分類和整理憂慮

把憂慮的事情區分成:我可以解決的擔憂vs.我無能為力的擔憂。例如:擔心無法準時交作業是屬於自己可以解決及掌控的事情;擔心同學看待自己的異樣眼光,則是無能為力的,進而試著把時間及心力集中在解決前者的憂慮上。

四、練習專注當下

正念減壓課程英文全名為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MBSR)由美國卡巴金博士 (Jon Kabat-Zinn, Ph.D.)所創設,結合西方醫學、心理學理論與東方禪修精華,協助學員以正念覺察處理壓力和疼痛。課程訓練的是「專注於當下」的能力,不後悔過去的事,不憂慮未來的事,讓自己活在此時此刻。以下介紹正念課程中練習「專注呼吸」的簡易步驟:

  1. 讓自己舒服的坐著,保持背部挺直,讓肩膀自然下垂。
  2. 輕輕地閉上眼睛,或者目光保持柔焦,輕放在房間裡的某一個定點。
  3.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地吸氣……慢慢地吐氣,慢慢地吸氣……慢慢地吐氣。
  4. 把注意力放在腹部,感受腹部在吸氣時逐漸隆起,在呼氣時緩緩下陷。
  5.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留意每一次的吸氣和呼氣,吸氣時冷冷的空氣從鼻孔進來身體,腹部慢慢隆起,呼氣時熱熱的空氣從鼻孔離開身體,腹部緩緩下陷。
  6. 每次當你的思緒偏離了呼吸,分心想到別的事情的時候,用輕柔的方式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進出身體的感覺上,就這麼循環地進行下去。

五、跟別人談一談

當你苦陷於焦慮的時候,試著告訴你親近且信任的人,像是: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或者知己好友、導師,學校或機構的心理諮商師等,把煩惱說出來,焦躁不安的感覺才有機會宣洩及釋放,別人才能理解你遭遇到的困難,並給予適當的幫助及支持。

適度的焦慮能夠讓我們檢查錯誤、避開危險、預先規劃未來事務。但是,過度的焦慮情緒,則讓生活中充斥著「假警報」,不停地反覆焦慮想法及處理焦慮行為,讓年輕歲月黯淡無光。透過降低自我期待標準,捕捉不合理的想法改用合理的思維替代,從事減少憂慮感的活動,反覆練習專注呼吸的正念技巧,並試著把煩惱說出來……,相信透過種種的努力,為焦慮所苦的同學終能馴服心中的焦慮小怪獸,重拾青春生活的輕盈光彩。

參考書目:《沒事的,我的焦慮怪獸:小大人和照護者的減壓指南,認識憤怒、恐慌,緩解身心不適與關係障礙》,蘇.諾爾斯博士、布麗迪.蓋樂格博士、菲比.麥克尤恩著、許玉意 譯(2022),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