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全球區域衝突下 台灣IC設計業的機會與挑戰─新思科技亞太總裁林榮堅學長專訪

美中及日韓等貿易戰,全球半導體產業劇烈變動,新思科技亞太總裁林榮堅認為,台灣應利用原本的地利優勢,掌握時機爭取人才,包括從美日等國延攬強將,從東南亞如越南、印度等地爭取更多工程師來台,協助台灣提升半導體業的競爭力。

新思科技自1991年在台成立分公司,持續引進創新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支援台灣半導體產業一路成長,新思科技於2004年在台成立研發中心,與政府合作執行「深次微米EDA技術研究」、「前瞻製程EDA研發計畫」,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策略夥伴,2012年進一步合併「思源科技」,創下當時外商在台最高金額的投資紀錄。

貿易戰中 台灣的因應之道

主持人:我想問一個最熱門的題目,就是除了美中貿易戰,日韓也在貿易戰,你們跟日本韓國的負責人,應該彼此還是很熱絡吧?

林榮堅: 從整個區塊上來看,從日本韓國台灣一路延續下來這叫第一島鏈,美中之前的問題是科技的戰爭,所以第一島鏈就變成科技島鏈,這是美國的盾。那中國的矛是什麼?就是「一帶一路」。台灣剛好在矛跟盾的中間,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以台灣地位來說,台灣在地利上有絕對優勢,受到西方陣營的價值跟信任,同時又跟中國有地理上的關係,只要中美鬥而不破,中間的機會就是台灣,只要台灣在中間扮演凝聚的角色,這是「天時」。台灣最大的困難在人的部分,台灣人的質量當然是好的,但是當我們要再往上走一層,台灣整個人的質跟量要再繼續往上走,人才絕對是科技最重要的一件事。

今天中美衝突加快了中國發展的進程,他們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就更高了,爭取已經有經驗的人才變成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台灣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如果沒有積極作為,不要說增加人力,光是守住人材都有困難。我想特別強調在接下來的這一波,人才這部分要多發力,只有人才在,發展才會在。

主持人:因為美中貿易戰,很多台商回流,非常需要人才,而中國人才缺口,不只挖台灣也挖日本各國等,請David來談一談,在這樣的情勢當中,台灣要怎樣來因應?

林榮堅: 現在國家間的競爭其實就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其實是人才的競爭,也是我們今天談人的原因,人腳長在他身上,第一個要怎麼讓他來?要怎麼留他?這都是問題。以台灣的現況來說,我給幾個我參考外界數字及個人的判斷,台灣的IC設計公司現在念的出名字的大概200到250家,大概100到150家是真正比較穩定經營的,中國去年底IC設計公司有1698家,今年有人說要到300家,這1698家我認為active大概300到500家,所以從數量上來看也是比台灣多很多。

台灣怎麼樣持續的增加人才的質跟量這個非常重要,第二個就是我們怎麼樣把人留下來。目前電機系每年畢業大概一千多人,一半大概七八百人,事實上對整個人才增加來說很有限,第二個這幾年台灣出國人變少了,相對當年很多從國外學成歸來帶來的技術沒那麼的多。要怎麼增加質量,我覺得目前的天時很好,因為美中貿易戰,很多華人過去做出很多重要的貢獻,在美國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又不回中國,如果我們有系統有方法的話,是有機會把他們延請到台灣來,這是一個。

日本是另外一個,日本在系統研究其實是很強的,但行業不見得那麼景氣,所以有很多專家不見得有平台在那個地方,而去問日本人如果要移民到周邊的國家,大部分會講台灣,所以我們很有機會。想當年韓國,在超越日本的時候,找了很多日本的專家,我們應該要有系統地把日本專家找來。這些都是將,良將來了不只會帶兵打戰,也會帶來一些新的方向。

再來就是兵也要加,這幾年越南跟印度的人力素質都很好,那邊的外商不斷增長,人才天賦也不斷增加,這些都是好用的兵,政府怎麼樣配合民間,怎麼樣有系統的把人才引進來,這都是配套。而且這還有一個好處,過去常有一個問題是國際性的人才太少,直接把老外找進來,一舉數得。接著就是怎麼把人才留下來,有完整一個配套的話,對台灣高科技人才在未來方面是進可攻退可守。

主持人:剛講配套的話稅是一個重點。

林榮堅: 稅還有移民生活環境等,台灣對這些外來的人才要擔心他賺不到錢,不要擔心他賺太多錢,好的人才,找他來還留不住他就糟糕了!

主持人:機會是有限的,跟我們分享一下在這個情況之中,整個半導體產業變動會是如何?我們又該怎麼做?

林榮堅:以印度為例子。印度很怪,整個外商的投資不斷在放大,所以它的半導體行業從外商的角度來看是一直有在增長,但他們本土的公司一直沒起來。我認為這可能跟印度人的特質有關系,他們可能比較享受在外商公司那樣一個比較穩定高大上的環境,所以外圍的這些公司基本都是去服務這些國際公司為主。

我認為國家要發展,科技要上來,這個是重中之重,同樣越南或其他國家都是。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台灣是一個機會,你怎麼樣在這過程中去找到可以幫助他們又可以對自己有所收益的。

剛講到印度是很好的兵,那有人說印度應該比較想去美國,這剛好又是一個天時,因為川普把移民管的比較緊,比較不容易,所以不是美國的話,台灣就很有吸引力,包含生活及產業等。目前有一個共識是這樣的貿易戰狀況是會持久的,但因為全球最互相互利的行業就是高科技行業,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這樣自力自守,所以即使兩個國家再怎麼樣也會在某個時間點作暫時和解,打打停停,一旦情況出現,當然全球價值鏈就會跟著轉變。

這中間中國也在做很多嘗試跟轉變,能扶持國內的就扶持,需要外資的就外資,整個國家產業都在更新,這中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台灣的機會,但是是暫時的機會,因為中國最終目標還是以國內發展為主。

大企業當然不用說,也許目前中小企業也因此拿到了一些額外的訂單,但除了高興拿到訂單以外,也要好好思考怎麼樣可以從中獲得提升,只有保持領先在中國前面,才有未來的競爭力。

新思科技 培育新世代的心思

主持人:新思科技在2012年併購了思源科技,變成不只是EDA的龍頭,也是台灣的龍頭,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新思在台灣跟在全球的布局?

林榮堅:新思台灣是1991年成立,因為當時台灣PC行業非常發達,帶動很多IC發展機會。當年新思人不多,我的工號是八百多號,現在可能是兩三萬號了,這幾年的變化非常的大。

而我負責亞太地區,其實台灣這一千人在過去幾年做的深度比以往深很多,有很多的產品的主導就在台灣,而不是像過去只是負責某一部分而已,我們這幾年也跟學校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除了有捐贈實驗室設備給很多學校以外,還有舉辦設計比賽,而且是國際性的比賽,讓台灣的孩子跟各國互相交流。我們也想辦法讓國內的老師跟我們做連結,讓我們的各個leader出來跟學校老師們交流,給學校老師一個方向,也借助老師們加速人才的培養。

對於博士班經費不足的部分,我們也努力去提供經費,讓人才可以更專心發展,不用擔心經濟的問題,所有的投入可能短期內沒辦法得到回收,但是得做。我們是EDA最大公司,透過計畫跟工研院跟學校能夠建立一個平台,這個平台能夠提供服務給台灣,一起來貢獻下個世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