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作品
洪瑞浩(控制61):從財務面看ESG的推動策略

企業推展ESG,主要目標在實現財務卓越績效,同時也為解決環境與社會議題做出貢獻。因此,從財務面著手,納入ESG的永續指摽來重整財務金融制度,應該是企業推動永續變革的關鍵要素。從財務面看ESG,必須注意那些重點呢?依據筆者的顧問經驗,並整合專家學者的意見,摘要說明如下供業者參考。

ESG 法規要求

金管會在今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上市櫃公司2023~2027年依照資本額及產業類別,分階段實施溫室氣體盤查及查驗資訊的揭露;台灣證交所也要求上市公司應於每年會計年度終了的六個月內,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企業ESG資訊揭露」永續專區,申報ESG永續資訊現況。

證交所規範企業所申報的ESG資訊揭露及說明,包括「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人力發展」、「董事會」及「投資人溝通」七大議題、與29項指標;另外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應於每年第二季訂定盤查的時程規劃,按季提報董事會。

全球監管機構已持續督促投資者和資產管理公司考量永續議題。歐盟已發布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訂定六個環境目標,提出企業報告準則,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環境永續經濟活動的非財務報告。由於投資機構和企業對ESG的重視也促成了諸如GRI(The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和SASB(Sustainable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的一般性永續績效報告和產業別企業績效指標,廣泛被使用來評估企業的永續ESG表現和長期財務績效。

現況與困難

國內多數企業已經認知ESG的重要性和影響(例如台灣經濟新報已經打造出專屬台灣企業的ESG指標。相關永續報告和受評比企業的指標表現與整體評量成績,將有助於揭露並且影響企業聲譽、個別投資人與投資機構的信任度,以及企業取得投資、融資的成本和機會)。然而,許多業者在推動永續任務時,仍然面臨了一些問題,包括:有些業者覺得需要投入太多資源,非企業短期內所能負擔,選擇觀望;中小企業落實永續的經驗有限,不知如何跨出第一步;關心多於實際行動(根據IBM的報告顯示,86%的受訪企業已經制定了永續策略,但僅有35%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採取了具體行動);以及部分企業仍有應付心態,只是採行不得不然的被動措施,導致出現「漂綠」的表面工夫。

如何從財務面推動ESG

1.符合ESG規範以取得優惠投資與融資:

金管會今年已責成金融業必須依循ESG原則定期提交永續報告書。國內金融行庫除了已規範想要獲得投資融資的企業必須簽署「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以排除高汙染產業,另外具有明顯公司治理缺失的四類企業也列為行庫投資的「黑名單」,包括一直未發股利、經營階層一直變動、經常被罰款,以及財務等高層人事經常更換的企業。另外有些證券商所設定的不可投資名單,也納入了不符環保、違反人權,以及曾發生勞資爭議遭檢調單位查處的業者。

有些行庫已推出綠建築優惠貸款,針對購置或興建綠建築所需資金,給予成數、利率或費用之優惠。另外還有永續連結貸款 (SLL)的商品,由銀行與客戶議定永續績效目標 (SPT),達標即給予利率減碼優惠。

2.創新:善用資訊科技、雲端服務與金融科技,透過商品與服務創新,來開發綠色商機,例如:使用雲端服務以減少用電量並減低電力成本與能源消耗、減低碳排放與熱能等污染;透過碳足跡標籤,提供碳排放資訊,建立品牌形象並強化客戶的認同感;活用金融科技達成無紙化、運用碳權交易的區塊鏈機制、利用數位服務以減少實體營運據點;應用資訊科技來建立企業碳排的數位管理能力,加入或建立數位管理監控平台,設法具備碳排放計算及管理能力等。

3.強化財務面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架構要能有效辨識、評估衡量與檢討ESG的影響與財務風險。永續治理除了ESG資訊的揭露品質,內部ESG推動委員會與專責單位的組織定位、人員配置,以及ESG決策的職掌等,皆應仔細考量設立。

4.檢討評量績效:中小企業可以考慮運用Kaplan和Norton兩位學者所發展的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再加上ESG的評估目標,整合財務、顧客、流程、學習成長與ESG五個構面,定期來評量企業的整體目標達成績效並檢討改善。

5.財務領導轉型:財務主管應引導公司的ESG發展方向,先行盤點既有營運模式與經營現況是否符合法規,再將ESG整合於公司策略,改善內部資訊系統和調整財務報表,納入ESG因素及指標,激勵企業跨部門認知並實踐ESG,將永續經營議題融入各部門的日常營運中。

財務主管需思考如何有效連結企業內部的績效管理機制,包括預算編制、KPI指標與財務與非財務管理報表設計等,持續管理追蹤各部門之ESG執行成果。

財務主管需要督導企業營運能合法合規,避免被主管機關議處。同時,要從公司角度評估最急迫與最關鍵的ESG議題,具體量化對公司可能產生之財務及非財務影響與風險,定期向投資者與董事會報告。

最後,財務主管需要提供財務與非財務績效表現之分析資訊,滿足內外部人員經營資訊之需求。必要時應透過數位工具蒐集ESG數據,發展分析模型以提升數據分析之品質與效率,及時解讀數據並檢視整體的執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