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蓋一棟「台灣厝」,串接永續供應鏈──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曾成德、副主任曾聖凱專訪

2022年六月疫情攀升之際,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師生團隊遠赴德國參加「歐洲永續綠建築能源屋十項全能大賽」, 以作品「台灣厝」榮獲建築金獎及創新銅獎,成為台灣之光!

十年前,由交大師生所組成的建築團隊,以將頂樓加蓋轉化成綠屋頂為出發點, 打造第一個具備環境共生、永續理念的建築「蘭花屋」,參與2014年「歐洲盃十項全能能源屋競賽」,不僅獲得國內外媒體的關注,更代表台灣獲得都市設計、創新、能源效率、公眾票選等多項大獎。

歷經三代改良,蘭花屋3.0以「 台灣厝—1 House for All」為概念,聚焦在改變台灣都市的天際線—屋頂,設計以淨零排放為目標,試圖回應當今都市生活的居住問題。

台灣厝空拍圖全貌。(圖片提供/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

城市住居如何因應未知變化?

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技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TDIS」)主任曾成德表示,「1 House fo All」的1,代表「一群人共同做一件事」,同時也象徵著「地球只有一個,必須思考如何永續發展」。建立在考慮地球永續的基礎上,人們未來的生活空間需要更加有彈性,以因應未知的變化。

回到台灣的居住現況,有高達八成人口居住在城市裡,但七成以上房屋屋齡超過三十五年,都市更新速度緩慢且房價居高不下,居民只能蝸居在隔間狹小的老舊住宅內。TDIS副主任曾聖凱指出,目前的建築一旦蓋好就呈現固著狀態,等到十年、二十年後需求改變,如果強行變更格局,甚至還會衍生安全及法規上的問題,「有沒有可能設計出一棟房子,真實地面對這些社會問題?」

友善且高效的都市更新選項

TDIS團隊認為,「共享」或許是解決問題的一條明路。他們將台灣厝定位為「中繼屋」:能夠快速組成,方便拆除,提供房屋正在都更或商議都更的居民一個暫住的空間,也能因應疫情等臨時檢測站點的增設需求,以最快速度做出反應。

台灣厝的建材採用台灣國產木材,與林務局、臺大實驗林實習工廠攜手合作,以國產柳杉為建材、製造集成樑柱(GLT)及直交集成板(CLT), 成為台灣首棟百分之百使用國產材重木構造建築。不但可大幅縮短工期及節省人力,木材還可重複拆裝使用。從建材生產到組裝都是負的碳排放, 相當於建造過程也在「吸碳」。

台灣厝選用台灣原木作為主要材料,驗證打造木材產業供應鏈的可能性。(圖片提供/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

曾成德指出,重木構造建築提供一個友善環境且高效的都市更新選項,而林場可藉由木材的生產消耗疏林達到森林正向循環,兩者串連形成產業鏈推廣至國內外,有助於提升市場對永續木材的認知,並改善既有都市居住環境。

解決當前困境,重新問對問題

至於TDIS究竟要讓學生學會什麼?曾聖凱笑稱:「做設計或建築的人什麼都知道, 卻又什麼都不懂,」像是談到鋼筋混凝土,土木系比建築系要專業得多,而他們所擅長的無非是「問對問題」而已。

「設計很多時候是在重新問問題。」曾成德回顧,從最初的蘭花屋,探討「屋頂加蓋難道就一定是醜的嗎?」到現在的蘭花屋3.0,討論起台灣產業供應鏈和居住福祉的議題。「房屋能否依著居住型態而有改變?」「房屋建造時,背後所有資源供應的產業可以創新嗎?」曾成德認為,懂得問對的問題,在當代台灣高等教育中,每個學生、甚至老師都需要,而這就是所謂的設計力。

談起未來,TDIS熱血宣告,他們已在德國建立一座前進研發基地,要讓世界看見教育、科技、外交界難能可貴的跨域力量,同時也積極與廠商洽談技術、產業復興的相關合作。期盼透過建築設計,從本質上解決當前環境所面臨的種種困境, 正如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的諧音「THIS」—著眼於當代This Moment、在地ThisPlace、即刻This Time。

台灣厝獲獎後仍在德國展出,未來三至五年內,將會由比賽大會指派研究團隊進駐,提供台德雙方進行深入研究與合作創新計畫,成功帶學校前進歐盟!(圖片提供/陽明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