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從跨國發展幹細胞看 陽明交大如何成為BioICT的偉大大學──前交大校長張懋中、前陽明校長郭旭崧、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專訪

台日結盟不只在半導體晶圓代工,還將把台灣獨強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延伸到生技領域。陽明交大與京都大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目前已開始合作研發自動化的幹細胞製備技術,合作案是以日本最先進幹細胞研發能量為基礎,並結合台灣最強的半導體研發與製造技術,要解決iPSC(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大量生產會遇到的各種難題。此項合作案對台灣、日本及全世界幹細胞發展及醫電整合趨勢,都是具有指標意義的大事。以下是三人訪談時的對話摘要:

跨國的題目 做最效率的分工

施振榮:我想這是可以創造很大價值的機會,但是挑戰也非常大。事實上半導體處理的是「死的」物理現象,那幹細胞是要處理「活的」細胞,但是過去台灣半導體由於工程師的優秀以及他們的文化,能夠不斷精進做到全世界第一,轉向幹細胞雖然很有挑戰但是不管為了人類長期的未來或是台灣的發展,其影響應該會超過半導體!

張懋中:我舉個例子,本世紀在醫學上最大的挑戰:人老化後會失去記憶。這在人類變成更長壽的社會之下,變成更嚴重的問題。聯合Bio跟ICT,尤其我個人認為最終的目標是「人工代體」這塊。假使我失智、失憶了,醫生在外面取你的細胞以後,可不可以長一個跟你頭腦一樣的東西?這個新的「頭腦」是不是可以跟原來的頭腦融合在一起重塑記憶?人體的信號跟電子的信號差異何在?我想這正是我們跟陽明合校的意義。

郭旭崧:我在當陽明校長的時候,我已經知道陽明的轉型是一定要!陽明1.0是做偏遠醫療,陽明2.0是在做研究,但是我們的3.0基本上就是要產業化了。這個觀念一定要轉,不然台灣的醫界是不斷的買國外好的機器,然後變成世界醫材的代言人,如此而已,這樣台灣的醫界會沒有辦法發展。

施振榮:最近由於像夏普、富士康以及台積電要到日本設廠等因素,日本已經開始知道要跟國際合作。早年日本是靠自己產業鏈生態,但現在是全球的生態,做一個新的產業,生態的建構它才能夠生生不息有競爭力。台灣不管是電腦還是半導體,早已經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態,同時也不排除只有台灣,比如說我們的CPU就外包給Intel,等同於全球化。這樣的思維是非常重要!台灣之所以能夠在最近一、二十年實力趕過日本,就是相對他們來說,我們是比較全球化的生態。這次朝向幹細胞備製發展,也希望不只是台灣的產業要整合起來,跟日本甚至跟美國等等將來比較開放的心胸,能夠把所有有效的整合。

張懋中:在20年前我到日本的時候,那時候日本產業非常興旺,他們工程師非常驕傲,一提到美國就覺得很不屑,好像日本是世界上半導體的唯一強國。等到我這次去京都的時候非常驚訝,可以說是完全的顛倒過來,日本人深深的體會到他們之所以過去不能跟美國競爭,問題出在「分工」!因為日本喜歡把技術一條龍,從頭到尾都自己來做。過去認為那是最有效的,但是事實證明是並非如此。

施振榮:我認為要共創價值的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專業分工,而且要建構一個利益相對平衡的機制!台灣未來很多分工很多單位,就是因為你有技術,需要商品化來創造價值,現在我在推動的就是產學共創,台灣的產業是很希望借重學術界的資源,尤其更尖端的能量,產業界的題目跟以前不一樣了。但這樣新的機制需要真正的落實,落實首重要有成功的案例,讓大家看了很羨慕,讓大家慢慢的整合,大家才會移到新的方向,是需要一點時間。

產學共創 學校該走向自主

張懋中:南部校區我們就想聯合校友的力量,和當地的力量,來做一個似法人式的推動,過程中也需要政府的法令的指導跟支持,才有現在的半導體產創學院。但是現在看到半導體產創學院本身,在很多方面還是沒有辦法達到我們當初的期望,因為畢竟有一部份的錢或是流程還是經過原來的系統,這方面還是要繼續努力跟改革。

在一個真正尖端的領域裡面,要產生價值,「教育」絕對是最重要的一環。我們現在覺得大學跟國家研究院,好像也有一點越來越各行其事的現象,這是需要立刻加以重新整合的,才能夠達成當初我們建研究型大學,或是建國家研究院的初衷。這方面我相信非常重要,偉大的大學永遠是我們的目標,對人類社會有一個偉大的貢獻。

郭旭崧:剛講到今天要跟日本合作,不是只有一個陽明交大,或是陽明交大的校友而已,但是我們願意走出來,來整合國內的團隊,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公司8月4號成立之後,我們就馬不停蹄包括拜訪陳建仁副總統,除了中研院之外,工研院生醫所有一個副所長叫沈欣欣,也是陽明的畢業生,她已經在政府的支持下,為了細胞製備的自動化投入了七年的時間。這些都是過去政府投資下去的很多資產,所以需要整合,還有DCB剛才提到的。成大、台大很多學校都有,但是要有人出來,不能只是留在學校的一個研究案,他必須要拉出來到產業界,我想這個觀念是很重要的。

張校長講的很客氣,現在確實有一些框框架架把這些大學跟政府綁死了,張校長曾經講了一句話,他說「我未來理想的大學是沒有教育部的大學」,這話道出很多做校長的人的心聲。能夠利用私領域,產業界一定比較有彈性,但是一樣要整合國家的力量才有辦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