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趁年輕衝創業 敢於醫材及新藥並行——三鼎生物科技董事長歐耿良(機械工程博)專訪

三鼎生技公司創立於2014年,由前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創辦,並由鑽石基金主導投資,目前已在興櫃掛牌交易。三鼎生技採用細胞培養系統、3D列印技術與生物墨水(Bio-inks)水膠等四大技術為基礎,目標是發展客製化自體細胞醫材,以及毛囊幹細胞的新藥產品。三鼎公司採取醫療器材及新藥開發兩種事業同步發展的商業模式,以醫材收入支持長期的新藥開發,再以新藥開發創造公司更高價值,是國內生技業界少見的創新嘗試。


三鼎生技醫材產品布局分成軟組織及硬組織兩大類,其中,軟組織重建新藥產品包含生物水膠墨水及毛囊重建產品,硬組織重建醫材則以骨科重建、齒顎重建與顱骨重建產品為主。目前醫材類產品也分成代工及自有產品部分,在新藥開發部分,則是發展毛囊幹細胞為主,目前進行動物實驗,並預計在2026年完成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以下是歐學長第一人稱視角的訪談摘要:

關於出來創業,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因緣跟決心。所謂因緣就是我當口腔學院院長的時候,需要去募款來蓋我們的口腔學院,我就開始找市場上的企業家。那時候有拜訪鑽石基金的路孔明董事長,他就告訴我我在學校產學做得很好,很多技術都引用到業界去,他說他如果投資我成立一個公司,走到股票上市,那要蓋幾棟醫學大樓都可以,他給了我這樣一個新的方向跟思路。

可是當下我並沒有這樣的概念,因為那時候當院長,想的都是治理學院,並沒有重心在創業這塊。後來我又碰到另外一位生命中的貴人,是之前北醫的李祖德董事長,現在鑽石生技的副董事長。他給我兩個概念,第一個是整個北醫哪有人運氣這麼好,有人拿5億給我花,花完了賠掉了還不用還,為什麼不要呢?第二個概念是「人要因運而生趁勢而起,運氣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當下的決心,可以打拼往前衝的時候,你就要把握這個機會!

當時學校的事務也是很繁忙,李董事長就告訴我一件事情讓我一生受用,就是專心做一件事情都不一定會成功,更何況腳踏好幾條船?因為這樣,我就毅然決然辭掉,專心負責公司,對股東負責,這是我的責任。

市面上不是走醫材,就是走新藥兩個路線,而新藥是非常花錢的,一直在研發。事實上我們三鼎是沒有這樣的規劃,一開始我們的短中規劃是開發自我品牌的醫材,來做營運搭配獲利長期研發,來開發新藥走到一期二期,走到三期。醫材的部分是在這環境下相對比較容易,只要取得廠證,後面接著產品證,走市場的銷售。醫藥的部分比較不一樣,比較偏屬地主義,一期二期三期在台灣做,到了美國市場可能還要專門再做,不然的話就得走授權。所以我們的規劃是除了廠辦,研發的部分新藥在台灣落地之後,其他國家可能會走授權的方式,或接國際代工的方式來營運。

歐耿良:其實我們公司的概念很簡單,就頭頸部以上就分硬組織跟軟組織,那硬組織不外乎是牙科、顱顏重建的部分。所以如有外傷要做重建或是顏面修復的部分,或是骨頭缺損,到下顎或牙齒不整齊,都在我們整個醫療器材的服務的範圍。

在硬組織的服務部分,分成代工跟自我產品兩塊。代工的部分是幫非常有名的Medtronic公司代工,主要是鎖定在神經損傷的產品,比如交通事故造成的顏面受損,或是戰爭帶來的損傷,或是在家中的事故造成顏面的破損,這些都是我們修復的範圍,只要頭頸部以上都是,我們長期以來做得非常好的就是不需要重做。那我們公司還沒有做這些服務之前,台灣是送到中國去做,來回交通就要花掉兩個禮拜,我們去做了以後就縮短到三四天就可以嘉惠到這些病人身上。後來在去年納入健保,所以可以服務的範圍就更廣了。

另外就是軟組織,軟組織很簡單,人體最大的器官是皮膚,我們主要鎖定在毛囊的重建。我們叫他「毛囊農場」,我們可以從這個人身上取得10株毛囊,然後用生物性列印的方式,做出兩千株的毛囊,這個東西是「活的」,可以直接用在你的身上,像插秧一樣。

這個「毛囊重建」算是我們公司新藥軟組織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未來要走向臨床一期二期三期新藥的產品,跟植髮做法大不同:植髮的話是挖東牆補西牆,從後面去取一塊皮下來,把頭髮取下來之後,移植種到前面。但是人為的控制,成功率相對就低50%且如果沒取到毛囊幹細胞,那就像種子裡面沒有胚芽,是長不出來的。

「毛囊農場」則是我們幫你評估完之後,會從頭幫你做一次毛囊再生的情況,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確認他的毛囊是可以生長的,再去做複製的動作,做出兩千株的毛囊後,會先做出客製化產品,因為植髮前你要先施肥,給他養份,種下去才會長,這個概念是大家很容易能夠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