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專欄講座
陳泰谷:全靠一張嘴! 創投的話真的可以聽嗎?怎麼聽?

創業者要擴展自己的事業版圖,終究會走上募資,與形形色色的創投相遇。作為創業新手,面對這些靠嘴走天下的創投們,有時可能因為聽了太多各路意見而無所適從,或甚至因為聽不懂創投們的「話中話」,反而耗費大量時間成本與不對的人斡旋。歷經創投、創業者兩種不同身分的轉換,如果有人問我:「嘿!泰谷,創投的話到底能不能聽啊?」

我由衷的答案always是:「基本上,都不要聽就對了!」

Bro!你可以做自己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看過許多新創公司的創辦人東改西改,只為了符合投資者對產業的想像與喜好,最後卻忘了自己是誰,而一手創立的公司也變成了「四不像」。只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大前提:沒有人是上帝,也沒有人能夠百分之百正確預測未來!

創投提出的市場觀察,通常是依據過往經驗,但卻不見得管用。如今大街小巷都能看到Uber Eats、Foodpanda等平台外送員穿梭,當初我不止一次聽到創投界或企業大老們斬釘截鐵地說,「這不可能會在台灣發生」,「不會有人想要用手機去點食物來吃」。因為台灣買東西太方便,樓下就是便利超商,走幾步路就有餐廳、小吃店,看不出外送的潛在需求。

透過這些當初投資者不怎麼看好、甚至是「看走眼」的例子,提醒正在收穫無邊無際建議的創業家們,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畢竟全世界只有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別人光聽那十分鐘的報告不可能徹底了解。

跟創投磨的祕密:找對人、讀懂空氣

面對創投,除了保持創業初衷,知道什麼該聽或不必聽,還要「聽得懂」。如果能夠懂得判別所找的創投是不是適合自己,以及互動過程中的弦外之音,對於渴望每天有一百個小時能處理公事的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創投想投資的話絕對會很積極,不想投的時候,也有六億種聽起來很好的說詞,比方藉由要求提供更多資料來拖延,如果無法感受那種熱情程度上的區別,雙方可就有得耗了。

通常我會為彼此設一個停損點, 直接告訴對方:「幾月幾號告訴我答案吧,你要不要投?」不過,這招對於還在累積人脈跟聲譽的新創公司而言,可能不太好用。我建議新手們為彼此設定一個月的交涉時間,如果得不到積極回應就趕快再找別家。另一方面,有時候被拒絕,不是因為你的公司不夠好,而是沒搞清楚創投風險偏好屬性,比方還在天使輪卻找來A輪創投,確實認知到自己處於哪一個募資階段, 找到對應的創投業者,才有可能提高成功率。

有趣的是,哪怕天使真的降臨,公司順利募得了資金,也不能保證任何事情。進入市場的Timing不對、資金提早燒光、與創業伙伴反目成仇,都可能導致新創公司無法繼續經營。

好險我失敗得早

我的第三次創業是專攻情侶分享照片的手機應用程式,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卻只有一位付費下載,於是陷入了錢快燒完、趕快借錢補洞、很快錢又消失的恐怖流沙之中,最後只能放棄跟現實頑強抵抗,結束了這個事業。這麼多年過去,我還是覺得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好險我失敗得早」。第一次創業就成功當然很好,但不排除是運氣的成分居多,好運氣不會讓你走一輩子,趁機會成本跟負擔還比較低的時候嘗試失敗,並從錯誤中學習、修正,對日後創業幫助更大。

我常對新創朋友說:「 你一定要期待失敗!」創業的旅途永遠充滿刺激冒險,創投們絕對不會是遇到的最終大魔王,剛入募資新手村的勇者,還請拿穩自己的夢想地圖,睜大雙眼,細細辨明投資者的意向,找到能幫助自己一把的天使,飛向更高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