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成功的定義,每個人的答案應該不一樣!──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

甫獲選為陽明交大首屆傑出校友的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排除萬難擔任「交大高階經理人培訓班」講師,分享這些年來的經驗談。面對科技的快速變遷與發展,他如何抓住主流趨勢,帶領聯發科繳出亮眼的成績單?陳冠州提出策略思考的三大命題,不管是公司決策或思索人生方向時都適用,以下是演講及QA精華:

掌握趨勢:看清技術背後運作的力量

這二、三十年來,我覺得是人類社會最和平、成長最快的年代。全球化專業分工及科技發展, 使人類社會運作的效率提升, 全球GDP在二、三十年間由三十三兆美元成長到八十六兆美元,科技改變了你我的生活。我們在這個產業之中,也感到與有榮焉。

聯發科是一家科技公司,做技術是我們的核心,要做什麼技術? 這些技術有沒有用? 做不做得出來?」都是我們在思考技術策略時的重要命題。

我認為,所有技術在投入之前一定先思考它可以帶來什麼應用, 技術是一個push的力量,應用是pull,就跟綁鞋帶一樣,它是一個互相拉扯的過程。以PC產業為例,幾十年來一直是技術在推動算力提升,在CPU提升的過程中,工程師不必先問算力提升可以帶來什麼應用,因為他相信技術、算力提升,一定會有應用能消化掉, 所以CPU越跑越快, 但軟體卻永遠越跑越慢,因為軟體越放越多。

通訊也是一個push的力量, 人類對通訊、網路的需求永無止境, 我不必先想5G網路流量到底要做什麼應用?只要你可以做出夠快的網路, 就會有一群聰明的人(而且大部分是年輕人)想出可以如何應用。

有時候,做技術的人會想太多。我們做技術常要面對兩種不確定性:一種是做不出來,因為技術難度無法克服,比方毫米波;另一種是,要應用在哪些場景?有時候,大家也會懷疑技術做出來到底有沒有用?前者,交大、聯發科有許多優秀的工程師可以因應;後者,我常跟公司同仁講,人類對運算與通訊這兩種技術的需求永無止盡,只要做得出來就會被用掉,這是一個信念。

當然,有些技術不見得如此,反而會因為做得太快而找不到應用。如果能了解不同技術背後運作的力量,了解它背後真正代表的商業價值,日後面對各種不確定性的挑戰,就能保有正確的心態。

黏住客戶:打造生態系,創造經常性收入

其次是ecosystem。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如果能讓你的技術更容易使用,讓消費者的黏著度變高, 或者想要轉換到其他對手平台的成本變高, 這些所有的事情, 都可以稱為廣義的ecosystem。IC設計公司或像台積電這樣的晶圓廠,有沒有自己的ecosystem可以建立?答案必須要自己去找。

第三是服務。所謂客戶導向就是把服務做好,思考如何把服務變成可以每個月收錢? 消費者為什麼每個月要付錢給中華電信、Netflix ?現在微軟也推訂閱制;從買斷到訂閱,企業必須想出對消費者的誘因是什麼?

就像雲端運算促成跨平台服務、訂閱制經濟興起, 很多技術其實相輔相成,科技公司必須隨時關注不同技術的變化及交互作用, 如何驅動新應用或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我自己的感覺是,所有技術到最後都會找到它適合的應用場景,只是這些場景可大可小,有些屬於利基市場,某些技術設計得很好,可以成為廣泛的主流應用。

贏得競爭: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這幾年產業變化很大,聯發科在這兩、三年也做得不錯,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在內部常跟大家分享,競爭、打仗不外乎三件事: 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就是這個產業的趨勢,天時沒辦法改變,但是可以觀察產業趨勢到底往哪個方向走。﹁地利」可以選擇,戰場這麼多,趨勢正在改變,你為什麼選擇這個或那個, 每個戰場的選擇背後,有所謂的機會、風險、投入與報酬,或是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公司?「人和」對我來講其實很簡單,我們這種規模的公司,任何專案都是幾千人參與,如何讓幾千人方向一致、發揮效益,展現出一個團隊的力量,這個就叫人和。

競爭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個面向都不可或缺。未來技術發展會更快,還有很多機會,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或高科技產業開創更寬、更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