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琴音寄語 台灣樂響和法國印象的匯流─ 交大音樂所所長辛幸純專訪

這次的專訪開場不同以往,由音樂所辛幸純所長奏起悠揚的鋼琴聲拉開了序幕,指尖流轉間講起了故事,關於藝術的、關於一場音樂大師們跨時空的對話。幸純老師用11月底自己獨奏會的眾多精選曲目的片段,給來訪的閱聽者穿越進一個靜謐且專屬的小天地裡,她說這曲子是德布西的〈塔〉。

〈塔〉將演出於辛老師月底即將登場的個人鋼琴獨奏會中,除此之外,所選列的表演曲目盡是法國相當具備代表性的近代作曲家德布西(1862-1918),和交大音樂所草創時期的推手──馬水龍老師(1939-2015)的作品,互相穿插輝映,映照出東西方兩大音樂家,不同時光聚流的璀璨的樂響。會有這樣的巧思安排,辛老師笑說這兩位大師有許多相似之處,像是受到東方文化的深遠影響,多處的留白,不一次到位得將話說滿,供聽者細細參詳,簡約而洗鍊,根據不同主題會有一股行雲流水般的流暢感,「國外的朋友聽到馬水龍老師的作品,覺得滿像德布西的。」辛老師說道,因而有此靈感將其並列,更是紀念這位故去,但對音樂所貢獻甚多的馬水龍老師。

馬水龍老師除了是作曲家,更是一名畫家,印象派的畫風與其作品一樣,都帶著來自童年的往日情懷。

馬水龍 用音符寫生的作曲家

交大音樂所草創初期,在張俊彥校長的邀請下,甫從北藝大退休的馬水龍老師從那時正式成為交大的一員,開創科技城的一方藝文空間。辛幸純老師其實是在馬水龍老師和邱再興學長共創的「春秋樂集」結識,這是個以春秋兩季節意象為主題,活力春天讓年輕音樂家有發揮舞台,而資深樂家則是豐收之秋的主角,顯示出馬老師對於培育、推廣音樂的重視。於是辛幸純老師的印象裡,行政經驗豐富的馬水龍老師的形象十分鮮明,極具正義感,對不公平的事情會勇於為需要的弱勢者發聲。

出生於雨都基隆,處處是廟宇的馬水龍老師或許就像極了常見的關公像,凜然而堅毅。仔細聆聽馬老師的作品中每個音符,處處皆是兒時所記下的家鄉一隅,落雨聲綿密、寺廟木魚鐘磬通通都濃縮進去構成〈雨港素描〉、〈迎神〉等曲,「這是馬老師很厲害的地方!」幸純老師讚嘆道,說著說著她又栽入了鋼琴的世界,演奏起那些被馬水龍老師凝結起的童年印象,不用多說什麼,音樂便是完全放開心胸去感受。

擁有豐沛樂理知識的辛老師,對表演的要求相當高,聽眾一定能在音樂會中聽見她想傳達的概念。

東方底蘊 碰上西方樂理養成

對幸純老師來說,馬老師過世的消息是非常突然的訊息,每回見面總覺得往後都有機會相遇,手邊連張合照都沒有。但幸運的是,師母十分歡迎每個演奏家詮釋馬老師的作品,尤其以那首連馬老師生前都未曾發表過的〈鋼琴變奏曲〉最具代表性。

這首曲子是馬水龍老師隻身遠赴德國讀書的想家心情,當時無處宣洩「心酸」其實都保存在稿紙裡,經過師母發現後重新將零散的筆記組織成曲。13歲起遠飄英國攻讀音樂的辛老師演奏起來更是感觸良多:「彈過歐洲古典、日本的曲子,比較少彈過台灣的。」長久以來受西方古典文化薰陶的音樂人,起初詮釋起帶著台灣味的曲子時想必困難重重,得從細微處找尋記憶的蛛絲馬跡,幸純老師從熟悉的古典音樂家類推起:「一開始覺得媽祖遶境這邊的節奏鋪陳很像蕭邦,但彈久了,發覺意境中不能有太多西方美聲唱法的彈性速度,而是需要更純淨虔誠……。」她可以信手拈來兩個風格相近的片段,不愧是演奏家,腦海資料庫可以隨即調閱資料一樣。跟著樂曲翻開人生的種種經歷可以說是在演繹時的收穫吧,幸純老師雖對出國念書前的印象不多,「但我應該也曾經在廟口玩過……很慶幸有待過台灣。」她這麼說。

揉雜了累積多年的西式音樂素養,和潛藏體內的台灣魂,幸純老師得以完美的重現曲子所譜寫的心境,甚至越深入練習越有心得,她緩緩彈奏起一首同樣來自馬水龍老師〈迎神〉,想像旅途經過夜晚的台北龍山寺,細雨濛濛,旋律在好幾個踏板間變得繚繞,佈滿整個琴房。這就是專業去理解專業的具體展現吧!

辛幸純老師更往記憶深處去回想,兒時有跳過鳳陽花鼓的她覺得曲子有幾個小節的律動跟民俗戲曲有異曲同工之處,即便不曉得這個「Dejavu」從何而來,無論如何這過程中都像是從作曲家留下的珍寶中重新認識台灣。

為無法選擇的耳朵準備一場音樂饗宴

隨著現代音樂種類越趨多元,打開串流平台,瀏覽個遍或許還找不到相關欄目,擁有悠遠歷史的古典樂總被歸進藝文廳堂,有著崇高地位卻在潮流中掩蓋了鋒芒。辛幸純老師認為走進一場精心籌備的音樂會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參加音樂會的話,耳朵不會被外務打斷,得以專心投入在音樂裡面,對現代人來說『專心』是件很奢侈的事!」

所以辛老師兼顧教學之餘,也努力地籌備音樂會,這次她決定回到交大演藝廳,和所有的聽眾朋友們共享這一個多小時的音樂饗宴。扣連著「東西匯流」的主要命題,用西洋慣有的外放詮釋含蓄的東方味,讓從來就無法選擇「聽見與否」的耳朵獲得休息。馬水龍老師那充滿水霧氣息的曲譜可以洗去一日的疲憊,聽者亦將感受到德布西筆下對東方音律的嚮往之情。

請務必帶著一顆快樂遙想某個別具意義的雨天,或是某次出遊感受到異文化突然一見鍾情的瞬間,它們都匯聚於辛幸純老師的指尖,鋼琴的饗宴就要登場──

辛幸純老師不僅是交大音樂研究所的所長,從小學習鋼琴的她更是一名演奏家。

▌撰文/王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