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心靈充電站
溫瑜靖(實習心理師):啟程 探索自己的旅途

離開了生態規律的高中,來到了新的大學階段,正式成為大學新鮮人,是什麼樣的感覺呢?踏入新的校園,初來乍到,面對新的人事物,實在有太多事物等待我們一一去體會與發掘!常聽到學長姐說大學有四個必修學分:課業、社團、愛情、打工,天啊!也聽學長姐分享說上了大學時間很自由,可以盡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盡情探索、盡情玩耍。雖然我不是數學家,但這聽起來很不錯對吧?

大學是一個可以盡情探索的階段,這時候的我們相對可以選擇自己較有興趣的領域去探索。大學和高中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選課更彈性,要修什麼學分……全部都要自己決定,並替自己負責。大學這個階段也是一個通往獨立的階段,脫離了過去國高中無法自由彈性安排的時間,大學階段可以好好為自己安排時間做想做的事,現在的我們可以說是自由的,但也可以說是不自由的,我們可以將時間分配的淋漓盡致,也可能因為不知道如何安排而讓自己大學這幾年的時間白白浪費掉了。有些人可能大學畢業之後才發現自己大學那幾年讀的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知道畢業之後要往哪裡去;也有人在大學期間就不斷參與各種活動與實習,在畢業之前已經找好工作,就等畢業證書到手後馬上入職、或是被研究所錄取,繼續深造等;也有人在大學過程中發現在所讀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轉系轉學到其他的領域去,這可能與每個人「自我統合」的情形有關。

自我統合一詞最早出現在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為青年期的主要發展任務。若發展良好則為「自我統合」;反之,發展不佳則為「角色混餚」。自我統合的定義為:個體嘗試把自己有關的多個層面統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覺得協調一致的自我整體,也可稱為自我認同。 Marcia(1980)延續Erikson的理論,提出自我統合的兩種類型四種狀態:

一、定向型(identity achievement):能自主、自由地追尋目標,使自身完全的投入其中者。了解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較穩定且關心現實,能因應各種不斷改變的環境需求,對未來已下決定並對該決定有強烈的承諾。

二、未定型(identity moratorium):尚未確定未來方向,正處於危機尚未統合者。能夠明白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但不覺滿意;有心改變想要改變但尚未確定方向,對於自身卻未充分了解者。好比能體驗不同的職業工作與價值理念,卻對自身未來感到迷惘,難去定奪志向應該何去何從

三、迷失型(identity diffusion) 沒有認真思考未來者。個人在追尋自我認同的歷程上,對職業選擇與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問題,尚未認真地去思考過,因而對未來的一切尚未找到自己的方向。不清楚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也沒想過滿不滿意,對未來沒有認真思考與承諾。

四、早閉型(identity foreclosure) 未經歷過統合危機的經驗,一切交由父母或長輩決定者。不清楚自身所處的現實環境,也沒想過滿不滿意,反正未來方向家裡都安排好了,自己就照著做就好了。不曾主動追尋自我認同,但是已經確定未來的方向,但因缺乏自我導向,未來的發展未必順利。

那,我們可以如何讓自己在大學過程中好好為自己安排,找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呢?

貼近自己,認識自己,聽見自己的聲音

認識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學裡被稱為「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它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概念,美國組織心理學家 Tasha Eurich 將它的核心定義為一種清晰地認識自我的意願和能力。這種意願和能力包括了解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別人眼中的我們是怎樣的。我們一生都在學習自我覺察,而自我覺察的第一步,就是對自己誠實。大學這幾年,必須要認清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特別要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天賦在哪裡。我們為什麼要念大學?我們此時此刻在做的事有何意義?是為了自己還是他人呢?我們希望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呢?那這個希望是我們自己希望的,還是他人希望我們去做的呢?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在大學這幾年好好觀察自己在不同環境中的狀態,哪一些是我們喜歡的、哪一些是我們不喜歡的;哪一些是我們擅長的、哪一些是我們不擅長的…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去了解、去感受,接受自己,允許不完美的自己存在也是一種能力,進而發掘自己的專長,哪一些是我們可以加強的、哪一些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可以如何讓這些優勢幫我們在不同地方可以加分。

培養情商,避免成為孤獨、被動的人

在大學裡,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看到彼此的差異,學習尊重差異,拓展視野與交友圈。大學時期,時間相對有彈性,這時候我們也可以為自己安排實習的機會,讓自己可以提前去窺探未來職場的生態,也能透過實習的經驗來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從事相關的工作。除了實習,學生社團也是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的好地方。社團其實是一個微觀的社會,參加社團是進入社會的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這些經驗能培養我們獨立思考、自我、時間管理的能力,讓我們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善用時間有所成長與學習。若有經濟壓力,可以試著申請獎助學金、或是用課餘時間打工,但切記,不要因為打工而讓自己錯失大學時期探索自己的機會,身為大學生,打工不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事,千萬不要讓打工影響自己的課業學習。

想想四年後,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

大學這個階段雖然看起來很長,但實際經驗之後,就發現一轉眼就過了。要如何利用空閒時間,讓這幾年不留遺憾,真的需要自己好好的思考。這也不侷限於這四個必修學分,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這幾年一定要達成的事情?該做什麼才不會後悔?嘗試找到自己的目標,並在大學生活中努力去追尋。我們可以為自己設立短期、中期與長期的目標,從小目標開始慢慢一步一步去執行,最後達成大目標。有些人在畢業當下才發現虛度光陰,決定重考,有些人則突然休學只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那你呢?為自己勇敢一次,好好思考自己未來要成為怎樣的人,讓大學生活不留遺憾吧!

相信大家對大學未來旅途都充滿期待,也希望大學生涯過得燦爛精采。預備好開學了嗎?祝福各位都能在大學的過程中更多探索,更多與自己連結,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參考資料:Marcia自我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