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心靈充電站
梁怡恩(諮商心理師):壓力兩三事

「壓力」從字面來看,可能讓人有著沉重的感覺。有些人說:「沒有一定的壓力,就無法讓人成長。」也有人說:「壓力太大,可能影響身體健康,輕則皮膚冒痘;重則疾病纏身。」究竟壓力又是從何而來?什麼時候會讓人感到有壓力?又該如何面對壓力呢?讓我們來一一瞭解吧!

    壓力的來源可能來自生涯、人際、課業、生活、家庭、感情等生活大小事,例如:朋友和我吵架、遇到慣老闆、團體報告組員很雷、大考即將來臨、感情不順、分手…等,看似都來自外在,但讓我們來想一想,同一件事對不同人來說,感受一樣嗎? 舉例來說,一個從小就喜歡上台表演的人,對於上台表演的壓力感就不會那麼強烈,但對於從沒上過台又害羞的人,可能就不是那麼輕鬆自在的事了。所以,壓力源可能來自於外在或突發的事件(上台表演),也同時與個體內在因特質能力、資源多寡、價值觀、文化…等不同,有不同的主觀感知、評估有關。

    既然人對同一事件可能產生不同反應,那麼壓力產生也就因人而異,比方說,善於面對人群展現自己的人,和內向害羞不習慣表達自己的人,面對上台朗讀的壓力感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即便給予同一份資料和時間準備,前者或許稍加演練,便能自由發揮、盡情展現,後者可能手足無措,腦袋空白不知所云。有時無關乎能力,單純是因為對事件或自己的看法不同,故外在壓力源與內在對事件的主觀認知,都會影響個人如何因應及調適壓力。

    內在主觀的感受與認知,對外在(壓力)事件評估的影響程度很大。我們可以把「火」當作危險和威脅,也可以視作使我們生活更便利的工具。火本身只是一種元素,遇到助燃氣體(或物質)會燃燒,不燃或惰性氣體則不會助燃。也就是說「事件」本身只是一個刺激,我們「怎麼認為」才是產生個體後續生理、心理狀況的主要原因。火的確有可能帶來危險,但透過學習安全用火增加對火的控制感,就能擁有便利的生活。同理,我們或許難以避免生活中的所有壓力,但可以學習調整內在對這件事情的想法、自我內言,產生新的評估和因應方式,我們就能夠使壓力成為我們成長的助力。

    「可是…我都能handle啊,這樣算壓力嗎?」在討論因應之前,我們看看不同的壓力類型。有些壓力可能是瞬間產生,巨大強烈如水壩洩洪,也有些壓力就像水滴般,打在石頭上的力道雖輕,但久了也會被滴穿。前者我們稱作是急性壓力,特徵是突發、短期的事件,也有可能是已知但有時間限制的事件,像是即將來臨的期末考,或天災人禍這種。後者稱為慢性壓力,最主要的特徵是長期或反覆的,即便有能力因應,但會漸漸影響身心出現不適的狀況。拿一杯300 c.c的水可能很輕鬆,但試想持續拿著1分鐘、1小時甚至1天的感受吧!是不是可以想像其中的不同呢?所以,留意一些微量但卻不舒服的感受也是重要的,在超出身心負荷前,學習適度放鬆和自我照顧。

以下列出一些簡單的自我調適錦囊,大家可以在生活中體驗看看哪些方法對自己比較有效:

  1. 深呼吸

「吸氣4秒,閉氣4秒,吐氣8秒」為一個循環,可以用手機設定1分鐘以上的時間,重複這個循環。每天花一些時間練習深呼吸,透過反覆及緩慢的規律,舒緩身體的壓力感。

  • 動一動

許多研究指出運動能有效提升對壓力的耐受值,提升愉悅感與降低焦慮感。每天給自己10分鐘動一動,增強自己身心的力量吧!

  • 自我照顧

可以想想自己做哪些事情會有被照顧的感覺呢?比如泡澡、畫畫、書寫、按摩、聽音樂…。允許自己適度的自我照顧也是調適壓力的好方法喔!

  • 整理腦中的想法

釐清自己的壓力源和記錄自己的壓力反應,透過壓力反應了解我們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好好的了解自己,並誠實面對問題。

  • 找人聊療

有時說出來事情也不會解決,但感受上會輕鬆許多,找可以信任的親友、師長聊聊,療癒自己或拓展因應方法,若真的持續無法紓解,也可以來健康心理中心找心理師聊療喔!

    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會有壓力,壓力不全然只有負面的影響,只要我們能調適,Pressure也可以是Precious,期望我們能一同在壓力中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