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作品
陳宗良(控工73):一支鉛筆

西元一九七二年,我是個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天,學校發給每位學生一支鉛筆,鉛筆上印有「旅日校友陳如全贈」。校長在朝會上宣布,我們旅居於日本的校友,在日本事業有成,特別回饋母校,並送給每位同學一支鉛筆,同學們無不為這突來的禮物感到歡喜。

那個年代的台灣,產業還在起步,政府稅收有限,又得負擔龐大的國防經費,因此,一般建設十分落後。尢其是我住的鄕下,簡單的基礎設施都缺乏,家裏的自來水,都是在我唸小學之後才陸續接通,在這之前,居民只有喝住家附近池塘裏的水。

小學生都是走路上學,學校沒有營養午餐,也沒有蒸便當的設備,除了少數住比較遠的同學帶便當到校外,大部分同學都是中午回家吃飯,再回學校上課。學校座落在一條縣道上,這條路也是我每天上學必走的路,雖然是條縣道,但在我小學四年級時才舖上柏油路,之前,每當大車通過,總是塵土飛揚,所以走在這條路上並不好受。比較有趣的是,吃完中飯後,同學們都習慣赤腳回學校,那個年代,穿鞋子到學校好像只為早上朝會時給老師檢查服裝儀容。

那是個戰後嬰兒潮的年代,政府鼓勵增產報國,民間普遍也有多子多孫多福氣的觀念,所以很多家庭都有好幾個小孩同時上學。付學費對很多家庭的確是一筆負擔,經常有同學,開學好一陣子了仍付不起學費,文具則能用就將就用,能免則免。經常看到同學手握很短鉛筆寫字,到了幾乎快握不著了仍捨不得丟掉。有一天,突然收到一支免費的鉛筆,自然感激萬分。

這是則五十年前的老故事,我不清楚老學長今天是否仍在人世,可以肯定的是老學長當年的善舉已在學校播下不少善的種子,至少它讓我至今難忘。

大約一個月前,有一因緣和學校現任校長通上電話,校長提及現在學校只剩七十六位學生,我乍聽真是驚訝,想當年我在校時有約一千五百位學生,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學生人數變少主要是因為鄕下謀生不易,人口外移,加上台灣普遍少子化的關係。另外是附近其他小學得到熱心單位的贊助,提供學生額外的優惠,也吸走不少本應到校就讀的學生。

和校長電話中,我腦子浮現的是當年陳如全學長送的一支鉛筆,以及張藝謀拍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畫面,毫無猶豫的答應贊助學校,希望能依循前人回饋母校的精神,為母校盡點棉薄之力。校長有很完整的學校發展計劃,盼能藉此留住所有學生,延續創校將近兩甲子的優良傳統。

名崗國小校樹:2015 年被評為全台最美的校樹之一

作者小檔案: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 1984年畢業,美國加州大學 (UC Davis) 電機博士,現職 CEO of Agnes LED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