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校友專訪
創業3敗1勝 不停修正與精進自己的肉舖小子──喰肉創辦人陳禹同專訪

「全世界最好吃的牛排,就在我家冰箱!」陳禹同學長交往沒多久,自信滿滿的向當時的女友這樣說,後來這個自詡全世界最美味的牛排和純熟的烹飪技術,順利擄獲美人芳心,成為學長以「肉品」為創業題目的背後,那溫柔又堅實的依靠。

「喰肉black7」肉舖,是機械系陳禹同學長第四次的創業,店內工業風現代化裝潢,牆上一幅巨大的牛肉部位圖,更是店內重要招牌。經過禹同學長改良設計過,讓前來挑選牛肉的顧客,更能一目了然,快速辨別自己選購的牛肉,究竟是在哪個部位,如果對牛肉一竅不通,更有專業解說,協助顧客尋找,心目中那塊理想的牛肉。

特製的牛肉部位說明圖,是禹同學長用來與顧客溝通,針對客人的需求提供專業的肉品知識。

禹同學長與肉的奇妙緣分,從小時候就結下。當時他剛從國外回來,被醫生診斷出有氣喘的問題,還因此住院幾個月治療,爾後為了方便前往醫院治療,學長的父親毅然決然辭去原本的工作,加盟知名牛排店,同時兼顧兒子和養家,任誰也想像不到,禹同學長與牛肉就此結下不解之緣。

店鋪開張後,學長從塗大蒜麵包、煮蘑菇醬這些瑣事做起,後來中午休息時刻,父親都會親自教他如何煎牛排,並教授各種相關知識,例如:直火和炭火差別、鐵板跟煎臺差異等,因此煎牛排對他來說,是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可能在堆積木、玩娃娃,他已經與牛排為伍。小學之後,父親的朋友,投入進口肉類的市場,學長的父親也參與其中,

每天在上學的途中,父親一方面跟客戶洽談業務,另一方面也和學長分享工作上的成果、創新想法,以及最新穎的國外肉品狀況,學長就在這樣肉品資訊耳濡目染下,一直到高中畢業,奠定了學長扎實的肉類知識。

失敗也打不倒的創業意志

在喰肉black7開店前,禹同學長已經有三次創業失敗的經驗。早在2008年,學長當時還在交大機械系就讀,參與第一次創業,是在臺灣和一群朋友販售銀飾,禹同學長還特地飛往泰國工廠直接洽談生意,後來因實在分身乏術而結束,讓他學到「聚焦」的重要,「創業不能是玩票性質!」禹同學長認真地說。

過了兩年,2010年禹同學長嗅到網路代購服務起飛的趨勢,多數人都以韓國、日本兩條線為主,禹同學長當時選擇引進美國知名潮牌,事業做得算小有成績,只是沒想到原本單純的朋友變成事業夥伴後,會面臨許多現實挑戰,「員工是公司的資產,但榮耀應歸公司。」簡單幾句話道盡箇中的五味雜陳。

第三次創業,則是在學長一出社會後,和另一個應化學長一同開創生技公司,以無毒的民生用品和寵物用品為主,但在籌募資金上受挫,讓本認為一切沒問題,挾帶著高學歷所開發的產品應該會受到投資者青睞才對,「後來我發現我錯了。」高度越高的人更需要用話語打中對方想聽的「點」,修正自己在陳述一件事情的方式,是第三次創業之旅所獲得的行囊。

前面三次的失敗,為學長之後的每個決策都更有領會,懂得靜下心來鎖定目標,便從自小影響他甚多的「肉品」著手,展開店鋪:喰肉black7的營運,禹同學長還積極拓展版圖,以嶄新牛排館的身分入駐交大餐廳,這個牛排館卻讓他再遭挫敗。

禹同學長回顧到交大開店的始末,他抱持著對學校的熱愛,並希望帶給學弟妹們吃到自己精挑細選,健康又美味的牛肉,即便當時對餐飲業還懵懵懂懂,就這樣一腳踏入這一行。禹同學長以健康、安全為主打,價位也特別參考平價牛排,想帶來原肉的那種踏實口感,同時讓學弟妹也能節省荷包,很可惜的是學弟妹們的反應不若自己原先所想,員工數更從二十多人,銳減至最初的他和學嫂兩人,最後學長默默收起這間牛排店。

經過創業路上的起起伏伏,對肉品質依然十分堅持的禹同學長,總算以「精緻肉舖」做出成績,展店擴張事業版圖。

跌倒在自己的母校,對學長是相當大的衝擊。而這次的經驗,讓學長更深深反省自己的不足,在管理、訂立SOP方面都有需要精進之處,為此他也不斷學習和思考,重新檢視自己的身為創業者的角色,自己未來該如何改善,才不會重蹈覆轍。心智趨於成熟,成為這次失敗經驗中最大的收穫。禹同學長侃侃而談,回想過去:「大學創業是學爬行,研究所創業學走路,出社會創業學跑步,而交大店創業是學自省,也重新認識自己,知道如何更往前精進。」

「沒有失敗,永遠不會成功!」禹同學長引述郭台銘的話,身為一個創業家,他自己很喜歡這句話。他回想會一直創業,就算已摔跤多次,卻仍再次站起,勇往直前,一部分源自媽媽的影響,學長笑著說:「我媽媽當時還出國念研究所,還是臺灣第一批拿到蒙特梭利證照的老師,自己開設幼稚園!」另一方面,由於家族有遺傳疾病「妥瑞氏症」,情緒將爆發當下,很難控制住,因此在人際關係上受到很大影響,在求學過程中,學長時常遭到師長否定和同學排擠,媽媽在這時候,總是給予支持和鼓勵,成為學長穩固的支持,在這樣的環境下,更激發學長想證明自己的想法和行動,為了突破現狀。

疫情衝擊 開啟肉品在地化新契機

現今疫情肆虐全球,臺灣許多產業受到很大的衝擊,但對禹同學長來說,利多大於弊病。禹同學長表示:「原本店裡有一項特別的服務『為客烹調』,也就是私廚的服務,只要在店裡選好肉,我們就可以現場煎給顧客品嘗,同時會教客人如何自己烹煮,不用特別高級的鍋子,就能料理出肉的鮮甜滋味,在疫情期間我們就暫停了。」

雖然缺了特有的服務,卻也帶來特別的商機,因著疫情大家就近採買,反而周邊社區的民眾開始踏入店內採買,加上宣傳和品牌推廣,業績不減反增。同時學長也做出一個特別的決定:關掉網路部分的訂購,因為根據他的觀察,雖然網路訂購確實能吸引更多訂單,但物流端當時已經崩潰,就算真的能出貨,到客人手上可能已經退冰,或是失去新鮮度。

禹同學長透露,在新開張的肉舖分店的二樓,是「會員限定」的「私廚服務」。結合肉舖專業的食材選定,以及聘僱料理職人企圖打造更多的美食饗宴。

由於這波疫情受惠良多,學長扣除年初虧損,剩下多賺的部分,二話不說全部投入公益活動,回饋給醫護、警察、消防員等,這些在疫情期間,默默站在前線守護大家的重要戰士,許多學長姐們也一起響應這個活動,目前已經募集上千個便當。這個舉動背後,其實藏有個令人鼻酸的故事,禹同學長說:「之前臺灣爆發SARS時,我當時的老師就在那時候的疫情過世,因此這次疫情,讓我想起那時,會想盡一份心力,支持前線的醫護和相關人員。」

專業肉類知識財 是一切的基石

疫情中雖然受惠,但接踵而來的挑戰仍相當艱鉅,在原料供給上,因為臺灣市場不夠大,因此就算願意出較高的價格,還是容易被極大需求的市場以低價搶走貨源。禹同學長表示:「我們做了一些方式因應,第一個部分,把關原物料品質,我要的產地就那幾個,寧缺勿濫;第二部分,提高產線規格,為了保持肉類新鮮度,做到無塵室的標準;第三部分,確保產品品質,對於切割、分裝前後,都會檢測生菌數,保障顧客健康;第四部份,在地化經營,讓更多新竹、竹北的居民知道;最後部分,是推廣肉類知識,讓顧客願意在家自己烹調。」

目前除了更深耕地方客源,第二間店也已經蓄勢待發,準備開張,未來學長也考慮拓點到竹科生活圈,因為客戶主要鎖定現代的小家庭,畢竟較傳統的長輩多半習慣到傳統市場採購,反而現代雙薪家庭下班,通常直接去超市購買食材。除此之外,公司未來會持續以企業公民方式努力,因為創業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個人的努力,還有上天眷顧和社會的支持,希望能繼續回饋社會。最後的理想,能將店鋪打造更專業的形象,使得同仁都能傳遞和分享正確的肉品知識給消費者,朝向新竹前三大肉鋪的夢想邁進!

▌撰文/包金、編輯/王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