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從光電公司轉戰餐具界!嘉威生活如何做到業界龍頭?──嘉威生活總經理吳世偉、獨立董事李建揚(電工78)、總經理特助陳俊文專訪

嘉威生活為國內上市公司,是以經營生活餐具、廚具之設計、製造、行銷的廠商,在廚房工具領域並擁有自有品牌prepara。主要產品包含餐飲、廚房及衛浴用品,以歐美市場為主,客戶包含沃爾瑪、好市多、亞馬遜等,在美國餐具市占率達3.6%。營運模式融合了建置在美國當地的業務與設計團隊,其他則由台灣統籌經營管理、中國工廠生產。


嘉威原本是一家光電公司,曾經連虧八年,後來陸續併購GS、AG、Prepara等公司,成功轉型至餐具、廚具等生活用品供應商,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已超過一個股本,今年上半年則達到5.25元,由於美國境內疫情解封,第三、四季的接單狀況也轉佳,八月也成功完成現增 6.08 億元,並引進國泰、凱基等投資法人,約占增資後股本的 3.89%。

主持人:嘉威生活在歐美、在中國的營運狀況?

陳俊文:我們在2020年的營收大約是44億,今年上半年來到25億。在營收成長之外,我們相當強調營收帳款跟存貨管理的基本功,在營收帳款的周轉率可以來到3.8次,存貨管理的周轉率5.5次。因為在這方面整個非常的精實,所以我們整年流動大概在一個股本左右,這是我們在經營上最大的一個特色。

這個公司主要是有三個最大的元素組成的,美學的設計團隊是最大的元素,第二個就是在於中國的生產基地,第三個是美國的在地服務。我會覺得我們比較像一個文創公司,因為我們必須把美國設計師的原創,進到亞洲團隊把它量化成設計的元素,然後運用工廠做成產品,再用美國團隊直接對美國通路供應做銷售,這就是嘉威成功的運營模式。

李建揚:我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需要用的電量很大,而嘉威生活的用電都是再生能源,工廠在一個水庫旁邊,直接由電廠拉專線到嘉威生活工廠裡面,所以製造上是一個再生能源永續經營的概念。

主持人:在生活用品餐具這個領域,產業競爭面貌是如何?嘉威有什麼樣的優勢?

陳俊文:嘉威生活大概每年可以來到8-10%的成長,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成長。對嘉威來說,在這個市場裡面,我們的餐具可以透過非常多樣化跟產品線的廣度,來得到一個比產業成長率稍高的成長性。

在餐具的部分,我們事實上已經做到了市場的領導者,所以我們也在2019年併了一個廚房工具的品牌prepara。廚房工具並不是一般想像中煮東西的廚具,而是在一個廚師的料理過程,能夠幫廚師更容易去處理這些食材的工具。廚房工具的產品,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進入的領域,所以我們就可以在廚房工具這一塊,取得一個較大規模的成長。嘉威在這個產業裡面,有什麼樣的競爭優勢呢?我想我們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我們整合性做得相當好。

主持人:嘉威原是一家做光電的公司,後來才發現已經轉型成一個做餐具生活用品的公司,這中間如何進行轉型?

吳世偉:嘉威光電是因為市場需求的問題,所以不得不轉型。併購的對象,這家公司原本是做餐具廚具的公司,做了四十年以上的時間,在中國深耕也超過三十年,所以在這方面一直都很穩定。合併之後,我們面臨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兩家公司變成一家公司,然後讓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一加一大於二。

兩家公司的特長沒有重疊在一起,也很幸運團隊的人都很好,配合度都很高,讓我們很順利的可以大家一起共事,把公司發揮得更強大。公司一路以來面臨過很多次轉型,從代工獲利,變成跳過工廠跟貿易商,後來跳過貿易商跟國外公司做,這些都是一個一個的轉型。因為疫情的關係,客戶的消費習慣有很大的改變等,我們增加線上的功能因應新型態生活的變化。

主持人:因應疫情而做了很多跟電商相關的設計跟服務,目前美國零售商跟電商通路狀況是如何呢?

陳俊文:電商銷售應該是這幾年來大家肯定的一個趨勢,但是這兩年的疫情有加速他的成長。大型的通路商也開始做APP加強他網路的銷售,甚至在網路上訂完之後,只要開著車不用進店就能交貨。另外網路的電商也在做一些實體點的布建,也就是說我們看到電商的趨勢:「虛實整合之間」。

疫情這件事情其實也改變了我們,像我們過去一年可能要去五個地方參展,現在都停下來了,所以為了彌補這國際間的變動變的很困難,所以我們就做了兩件事。第一個是我們還是在加強跟加大美國的團隊,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做了線上的展示,我們把過去參展的每個部份,擺到線上,為每個客人做專屬的展示,可以讓他們到線上來跟我們業務做討論。

吳世偉:我想分享比較不一樣的討論。我們現在注意到的狀況是,這兩年是因為疫情,所以電商讓大家覺得好像爆量然後蓬勃發展,可是事實上是真的這個情況嗎?

對美國來說,他們有些族群是喜歡去店裡面消費,當然有特定部分的族群是喜觀在網路上購物。這兩年是因為疫情,所以大家都不敢出門,可是當疫情過後呢?大家一窩蜂的往電商方向去,這真的是一個未來的方向嗎?我是覺得可以持續的觀察,當然未來成長是一定的,但是是不是可以完全取代實體店面,這是個問號。

當然我們公司都是準備好了,不管客戶想走那個方向的模式,我們都可以配合。我想傳達的是,大家每天都要吃飯,都會用到餐具,我們希望餐具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個容器,我們希望使用者是開心的,生活是可以很愉悅的,這是我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