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人共享知識與情感交流的平台

林宏文專欄
全球的專利IP經濟新趨勢!發揮技術力最大價值-台灣智慧資本公司執行長張智為學長專訪

近年來台灣科技電子業表現突出,半導體業也站上國際舞台,不過,台灣長期以來貨品貿易一直出超,但技術貿易則一直入超,每年付出的權利金超過三千億元,專利技術只能依附在企業內部,變成極為被動的資產,而且重硬不重軟,而且有形大於無形,難以利用智財IP進行典範移轉,這是台灣知識經濟發展面臨的大困境。

包括哈佛、耶魯、柏克萊等十五所美國大學,今年初組成大學聯合授權計畫(UTLP),委由一家第三方法律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 LLP」作為UTLP的代表,對外執行專利技術授權方案。目前台灣各國立大學也面臨專利維護費高,在有限的專利經費及無人負責推廣下,最多只能維持七、八年,對於專利的貨幣化及價值化往往做得很不理想。美國的UTLP計畫,可以做為台灣國立大學創造專利價值新商模的參考。

主持人: 5G的專利資產有一個比較新的趨勢產生?

張智為:我要分享的案例公司叫Avanci,創辦人是以前易利信全球的VP,最主要就是易利信公司在全球收3G、4G權利金的領導者。這個公司的關鍵字是「訂閱制的聯合授權平台」,

5G的標準專利全球大概是兩萬件左右,大家比較知道的是像高通等從3G、4G時代一路起來最能收專利權利金的代表公司,大約占全球兩萬件裡面的百分之六。中國的華為雖然被制裁,但他是真的認真布局5G專利的。

Avanci的商業模式是:不在通訊行業裡面互相打仗,它的專利來自於像手機公司、電信公司,收集這些專利之後,都不跟同行去收權利金,這些專利也握在原本的專利所有人手上,並沒有賣給他或轉讓給它,只是給一個執照權利,然後它可以用這個權利再去專利別人。

條件非常的鬆散,你隨時可以加入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彈性的條款是你隨時可以撤出,但他目前到了45%的佔有率之後,我相信應該都不太會想撤出,因為它已經成為一個一定能收到權利金的平台。很多大集團都已經加入,也成為一個非常好的溝通跟授權金效能談判的平台。

主持人:那可以跟我們談談這幾年台灣Fintech的專利收集部分,你也在做這件事對不對?

張智為:我認為在做這樣的平台,更重要的概念是我覺得是比較是一個經濟跟成本的概念。Avanci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在「定價」,它定的價格要讓授權人都覺得合理,這個脈絡從3G到5G都可以看得到。
這來自於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付權利金其實是必要成本,尤其像車商來說,他是用了很多別人的零件甚至是技術。美國的專利立法系統,他們判決多少權利金的時候,70%以上是用合理的權利金,並不是損害賠償或填平的概念,尤其是技術方面,使用者必須要支付的費用,但怎麼樣訂出一個合理的收費條件?我覺得這在經濟學上可能要對整體上做考量,對於應該付錢的人來說他付的錢是合理的。

透過這樣的平台,付的錢甚至還比以前便宜,而且大部分的專利都不用擔心,那麼風險就cover了,這才會是一個好的產品,這個商業模式也才能夠成功。

主持人:其實你可以想像很多的IP都是分散的,很多IP的擁有者都不是規模大的,畢竟這是比較創新的領域,他可能就是申請個一兩個兩三個,但是要拿這個去跟銀行要錢,當然是很難要的到,可能連講話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把個別的專利集合起來去跟銀行談,當然機會就大很多。另外就是銀行如果有人把專利集合起來,而且只付一家,而且是合理的,他是願意付的,而且他也可以避免就是沒事就有人要去找他,這其實也是Avanci類似的概念。

主持人:金融科技這樣訂閱制的收費模式,應該也進行了好一段時間,要不要跟我們講一下進度?

張智為:我們大概有分既有專利,另外一個區塊是發展中的技術,因為金融現在很多技術正在發展,而我們做的主要是資訊安全、大數據跟AI,所以其實就是資料處理。

5G跟互聯的未來其實就是創造更多的數據,然後更精準的應用!所以比較偏正在發展中,未來的面向,因此我們有KYC、智能保險,我們稱呼它為「新信用」。而區塊鏈的應用很多,裡面我們比較關注的是今年比較熱的「NFT」。然後最後是點數,這大概是發展中的new Fintech所做的,我不會說是布局,而是三個現有的跟六個發展中的總共九個平台,這九個平台會形成很明確的我們要怎麼去邀請持有者加入我們平台,這樣的一個概念。

主持人:接下來想請你跟我們談一個話題,台灣製造業的思維,對技術的創造大概都只想到研發把產品做出來,都沒想到是不是可以連技術都可以授權給別人而且收錢?

張智為:這轉變過程其實是很難的,包括這之中成本的付出,我覺得這是一個思路的改變。每次聊到這個我都很喜歡聊IBM的故事,你看IBM每年的財報,幾乎都有10億美金的收入是從IP來的。

主持人:中國的說法叫資執?你說它是資執而非資產,那個「資執」指的是什麼?

張智為:資格跟執照,就像一種證書,我們現在申請專利也常有這種感覺,好像是申請到一種榮耀,還是一個證書。以美國專利來說,要獲得一件專利,成本大概要一萬多美金,然後要付完二十年所有的費用大概要一百多萬台幣,三萬多美金可以說是很正常的一個專利價。

所以在專利投資的時候,我們當然也有怎麼樣買到的點算是好的切入點,如果是直接買賣,在我心中五萬美金一件專利,是很正常的中間值,所以如果買價能在兩三萬甚至更低,就是不錯的進場。如果是純賣,正常來講十五萬到二十萬不錯了,如果可以做到四十萬以上賣一件專利,現在講的是純粹專利權,不是賣技術給他開公司,就純粹專利權的轉移而已,四十萬到七十萬都是很好的價碼,一件美國專利,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

2013年美國修了專利法之後,大概全球專利的流通市場形成一個兩極化,中間反而不見了,要嘛就是小市場流通買賣,要買就是告到底,告到底之後,鉅額判賠,甚至是超過一億美金的判賠,在這幾年內迅速增加。我現在講這些概念只是在講資產跟流通,我也有看過美國銀行將專利當作一個抵押品來質押,它能這樣抵押,也是因為他們有流通的市場。這也是具有流通性市場的時候它是長這樣,但這以前基本上只有美國專利,即便是日本公司、德國公司,大家談的都是美國專利,那怎麼樣讓這樣的資產性流通性可以變成一個健康的環境,這就是台灣可以努力的地方,尤其是在全球都看到台灣的技術價值的情況下,我覺得我們可以認真來思考這個點。

主持人:交大、清大其實也都有三四千件的專利,所以如果把台灣的部分集合起來,其實也可以創造一個有點經濟規模的專利組合的價值。

張智為:其實我在台灣也跟不少學校在談。其實我們提的概念就像一個雙軌制,我覺得台灣的學校是非常非常的認真跟紮實的,但是各個中心的人力跟資源能夠把資產產生出來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我必須說看現在台灣的大學,跟十幾年前比較,產生的IP品質是比以前高的,國際申請也幾乎都有做,但也就只能先做到這邊,因為後面執照有他執照的專業,而且碎片化是他必然的現實,所以如果有機會用一個雙軌制與我們這樣的單位配合,我想是有機會做到像UTLP這樣一個良性的好的循環。